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拾遗--漫说古希腊重装步兵(古希腊军事著作)

jellybean 2024-04-19 06:44:45 综合其他 297 ℃ 0 评论

文/兴亚社讲武堂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拾遗--漫说古希腊重装步兵(古希腊军事著作)

相信大家都看过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吧,片中,希腊重装步兵身着重甲,排成密集队形,吼声如雷的身姿令不少观众为之动容,在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与大力士赫克托耳的决斗也不知在多少少男少女的心中播下了古希腊英雄时代的美梦,身为西方古典军事和历史的开山鼻祖,古希腊的历史令人向往,代表古希腊文明的重装步兵令人怀念,那么,真实的古希腊重装步兵又是怎样的?他们是否像影视作品中一样所向无敌呢?本篇文章将为你一一道来。

一. 希腊重装步兵的组成

重装步兵也就是装备重武器、以方阵编队作战的步兵。在希腊语中称为“hoplite”(该词来源于重装步兵使用的大圆盾(hoplon)).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在战场上,打造一身精致的行头素来价值不菲,更不要说希腊重装步兵一样精良的装备了。稍稍熟悉古希腊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古希腊属于“小国寡民”的城邦社会,大多数城邦实行“公民兵制”,即每逢战时,成年男性公民需要自备武装服兵役,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想象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穷人懒汉可以购置一身武装到牙齿的行头,因此,古希腊重装步兵,几乎全部由富裕的本邦公民组成。在公元前700年之后,科林斯人、斯巴达人以及阿戈斯人逐步发展出重装步兵方阵.由此,战争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导致这一发展的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经济因素,另一个是政治因素。经济方面,重新开启的贸易路线以及在意大利、安纳托利亚和爱琴海诸岛建立殖民地,既增加了财富,也增加了能够负担得起盔甲和武器开支的成年男性公民的数量.盔甲和武器在以前可是小贵旅的标志。希腊重装步兵和重装步兵方阵的政治文化根源则在于大约同一时期出现的城邦。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自给自足的自治体,由某种团体意识和某种共同目标意识联合起来,这两种意识则表述于对所有公民具有同等约束力的一套法律及公民义务之中。例如,在雅典,所有自由的男性都必须对城邦的决定进行表决——其实是被奴隶们“拉”到卫城投票。所有的高级官员.包括军事指挥官,都经由选举产生并有固定的任期。在这种情况下,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由此,他们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政治义务,那就是自备武装服兵役,保家卫国,这也是希腊重装步兵及其方阵战术的根本文化根源(所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中国难以诞生古希腊这样的重装步兵及方阵战术)

二. 希腊重装步兵的战术

方阵(phalanx)是重装步兵所采用的基本战术,方阵(Phalanx)依靠着方阵自身的重量和紧密的重步兵阵线进行作战,而且使用“突击”(shock)战术,进行短暂但是具有决定性的战斗。方阵中的重装步兵左手持直径约1米的圆盾、右手持长约3米的长枪、肩并肩地排成密集而整齐的队形,如同巨大的刺猬一般向前挺进。一般的希腊方阵一般由8名士兵排成1个纵队,即纵深为八列。(如图一上所示)然后根据总人数的多少向左右两侧延伸。假设总兵力为1万时,方阵的正面就将由1200余名士兵构成,其长度大约为1公里。在即将与敌军接触时,方阵的队列成员便靠拢在一起。所有人一起用自己左手的盾牌保护左边的战友,使用矛刺击敌人。当有人倒下时,后方的队员就会填补他的位置,或者在必要时从他身后挤上去。(如图一下所示)。指挥官(即使是国王和将军也不例外)被要求与前列的其他装备精良的重装步兵并肩作战。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方阵战术的精髓就在于全部士兵同心协力、齐头并进,临阵脱逃者则会受到最为严厉的惩罚。最常用的方阵战术就是简单的前推接敌。说白了,就是不要怂,直接冲。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著作中描述了曼丁尼亚战役中两支军队的推进情况:‘阿尔戈斯人及其盟军快速推进,迅猛攻击。斯巴达人目和着队列中众多长笛手演奏的乐曲.缓慢推进。他们的这一习惯与宗教无关,只是为了确保自己步调一致、稳步前进而不被打乱阵容。”希腊密集方阵的正面攻击锐不可当,其弱点在侧面,因而往往需要散兵或骑兵在两翼保护。



在方阵战术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一提。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重装步兵方阵在行进中都会逐渐偏向右侧,而不是笔直向前,这是为什么呢?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其著作中揭开了谜底:因为恐惧以及求生欲使士兵们更加关注并极力地想去保护自己缺乏防护的弱侧——也就是拿着长矛的右手侧,试想一下,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他们会本能地把左臂的圆盾向右靠,另外,如果同排的每个圆盾都能紧密排布,不留缝隙的话,很显然会更安全。这样一来,同排的每个士兵都会不自觉地微微向右斜身,如果不加修正,方阵行进得越远,越会偏向右侧。这必然会带来一些风险,逐渐倾斜的队列很可能会使紧密的方阵在瞬间溃散。古希腊军事兼历史学家色诺芬便记录了这样一个场景:当方阵中靠前面的士兵开始冲锋的时候,同一排左侧的士兵只能紧追猛跑才能赶上他们。因此按照希腊人的传统,右翼是全军的精华所在,统领右翼的往往是全军的主将和联盟的盟主。交战的双方为了扬长避短,会有意识地让己方的右翼去攻击敌方的左翼。对方则会让左翼后撤,避免受到精锐部队的攻击。这样一来,两条战线就会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直到彼此接战为止。所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就是双方右翼能否迅速击破对方左翼,或者双方的右翼之间展开决战。方阵的这一特点,在前371年的留克特拉会战中为底比斯国王伊巴密浓达所利用(详见《西洋古代军事战略》第一章 古希腊 特别篇 底比斯的崛起)。在这一战中,底比斯军相对于对手斯巴达军处于明显的数量劣势,如果按照传统的希腊式战术,必败无疑,有鉴于此,伊巴密浓达别出心裁地排出了一个斜形方阵,将全军的主力,也就是底比斯城邦的本部力量都部署在左翼并向前突出。目的在于消灭敌方精锐,也就是斯巴达公民兵所在的最尊贵的右翼。当敌人的右翼被击溃时,他们的士气必然受到沉重打击。此时发动总攻击就可以一举将其击溃。开战后,果然击溃了斯巴达右翼,使得整个斯巴达战线崩溃,进而取得胜利。

三. 希腊重装步兵的装备

如前文所述,希腊重装步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左手手持大盾,大盾为浅碗形,最初是木质、边缘镶铜,但后来是整体包铜.直径为80—100厘米(31~39英寸)。重约8千克。大盾有两个把手,包括一条横过盾牌中心、可供左臂插人至肘部的皮带或金属带,以及另外一条位于外缘.有供手抓握的绳索或皮制把手。因此重盾可以牢牢地固定在前臂上,其凹度则意味着可以把它搁在肩部.这使得它更便于携带。盾牌的下部有时会挂着几块皮帘子,用于保护重装步兵的腿部免受远程武器的伤害。希腊人总是喜欢在盾牌上划出各种各样的图章,如戈耳贡、弥诺陶洛斯以及其他希腊神话中妖怪的脸尤为常见.但斯巴达人严格奉行整齐划一的原则。他们的盾牌上绘着字母“”A.代表“战士”.这是他们更为准确的称呼。这些重装步兵右手手持长矛,长度一般在3米左右。用于刺击敌人,长矛装有金属铁矛头,在矛柄的末端有一个铜钉,对矛头起到平衡作用,必要时候(如果矛头折断),也可以用铜钉攻击敌人。次要武器则是一把短剑,以铁铸就,配有青铜附件,剑身长约60厘米,可用于劈砍或者直刺,盛放在覆盖有皮革的木制剑鞘内。

盔甲方面,希腊重装步兵可以说是盔甲精良,武装到了牙齿。条件良好的重装步兵穿着‘肌肉型”铜胸甲.其造型类似于穿着者躯干部位的肌肉。已发现的肌肉状胸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7世纪,然而尽管希腊艺术品中经常描述到它们.但此类胸甲造价太过昂贵,无法成为装备中的标准物件.而且.某些胸甲本身就是艺术品。胸甲由用铰链彼此固定的胸甲片和背甲片组成.有时还会从胸甲片上垂下一个半圆形的甲片.用于保护腹部。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更为常见的胸甲由多层胶合在一起的亚麻布制成,其厚度约为5厘米(2英寸)。这些胸甲除保护躯干和肩部的盔甲外.还带有保护下腹部的下摆,为方便运动,下摆通常被剪开成羽翼状。重装步兵的全套甲胄还包括保护小腿肚的铜甲,其造型往往类似小腮肌肉。头盔方面,最为经典的是“科林斯”式头盔和“伊利里亚式”头盔。由青铜所制,有多种造型(图二所示为科林斯式)早期的希腊重装步兵的大腿,手臂和足部也有防护,但是到了希波战争期间(前492-前449),因为这些防具妨碍了使用者的移动,因而大多遭到废弃,即使如此,重装步兵依旧能够得到精心的保护。这样一套甲胄是异常昂贵的,恐怕与现代的一辆小汽车价值相当,拥有一套重装步兵装备是中产阶级的标志。



四. 实战运用

在几次大型会战中,希腊重装步兵及方阵都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在前490年的马拉松平原会战中(详见《西洋古代军事战略》 第一章 古希腊 第二讲 希波战争),人数处于劣势的雅典军抢先占领高地,重装步兵方阵居高临下,直冲向波斯军,波斯人的军队盔甲轻便,甚至很多没有盔甲,他们多装备弓箭,无法对重装步兵造成多大伤害,顿时被冲的七零八落,四散奔逃,尽管波斯人击溃了雅典军中军,但是遭到雅典军的两翼包抄,最终溃败,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人阵亡6400多人,而雅典只死了192个。无独有偶,在前479年的普拉提亚会战中,在希腊联军因补给水源被切断被迫撤退时,波斯人全军乱作一团,开始追击,这时,斯巴达重装步兵调转过来,排成密集阵型,狂呼着向波斯军发起了冲击,波斯人的弓箭无法对重装步兵造成多大伤害,又与重装步兵陷入了不擅长的肉搏战,大败,主将玛尔多纽斯战死。波斯近五万大军(包括投靠波斯的希腊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希腊军损失仅1500-3000人、



马拉松平原会战示意图,蓝色为希腊军,红色为波斯军

尽管如此,希腊重装步兵方阵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虽然重装步兵方阵正面几乎无敌。但是,首先,他们的侧翼和后方暴露,没有掩护,如果敌人运用优势骑兵从两翼包抄迂回,后果不堪设想。如在前338年的喀罗尼亚会战中(详见《西洋古代军事战略》 第一章 古希腊 第四讲 亚历山大东征(上)),马其顿军利用雅典底比斯联军追击佯装退败的马其顿人所产生的缺口,亲率骑兵从缺口穿过,直击底比斯军后方,大败底比斯军队。后来的马其顿方阵就吸取了希腊方阵的教训,运用骑兵和轻步兵保护方阵的侧翼。第二,重装步兵方阵机动性能很差,如果敌人不与其正面交锋,而是“打了就跑”或者采取“后勤战略”烧杀抢掠。重装步兵方阵就毫无办法。最后,随着城邦制度的衰落,公民兵制逐渐难以维系,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性公民越来越少,使得希腊重装步兵的兵源日益枯竭,最终,希腊重装步兵终于被马其顿方阵和战术取代,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作者简介:张洪铭,前北京邮电大学国防教育协会顾问,兴亚社讲武堂总教习,古代军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东西方古代军事历史,战略战术。



本文章由逗鱼智博赞助出品




最后的罗马人——马约里安

战略之父——汉尼拔小传(一)

拜占庭末相卢卡斯·诺塔拉斯小译

法国军官上演の海上《最后的武士》与幕府军一齐跳帮夺舰

一战最神秘的联合——英国人和贝都因人一起战斗

为了守孝连江山和脑袋都不要了—儒家道德要为成汉的衰败背锅吗?

汉人该如何评价扯着“汉”旗建国的匈奴人刘渊?

古代战术还是阵型更重要?中外多个战例剖析从属关系

二战英雄-丘吉尔“不那么光辉的时刻”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