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往事回忆 正文

我的父亲往事悠悠(和父亲的往事回忆)

jellybean 2024-04-19 13:28:15 往事回忆 135 ℃ 0 评论

在一百个人的心目中,应该就有一百个不同的自己父亲形象,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曾经写了一篇怀念父亲的文章《背影》,我也有个心愿,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怀念我的父亲。但是父亲给我却是有点距离,以及模糊和遥望不可及的感觉。因为父亲平时的威严和不苟言笑,他对于自己从小长大的经历几乎是闭口不谈的。

我是从母亲和家里其他长辈在偶尔地闲聊中,零零碎碎地知道了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一些逸事,并把我耳闻目睹和记忆中的父亲,试图努力地组合拼凑成一幅幅完整的画面,通过笔端下流淌的涓涓细流文字来描写父亲的成长过程,谨以此文来纪念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往事悠悠(和父亲的往事回忆)

父亲在家里排行老大,他还有一个弟弟,在他出生时家道中落,由于家庭变故,在他2岁时就没有了爹,家里没有可以出去挣钱养家的顶梁柱男人,经济条件非常窘迫,奶奶无力抚养小叔,无奈之下只好将其被人收养抱走。后来奶奶为了生存养家,在外面托人找活干,父亲没法被带在身边照看,所以,父亲就从小被寄养在亲戚家。虽然,每个月奶奶也带钱给亲戚作为父亲的生活费,但是总归比不上生活在自己的家庭好,所以,父亲是从小就无奈离开破碎的家庭,在亲戚家独自长大的,平时缺少家人的团聚时光和父母的关爱。

后来,父亲在初中快毕业时,积极响应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于是他到农村公社大队上插队干农活。

在插队期间,父亲还将横笛和口风琴随身携带,白天和社员一样干活,到了傍晚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归来后,在月亮悄悄升起来爬上树梢时,他就会独自一人坐在院落里,吹上一曲聊以自娱。在很多知青中,我的父亲是一枚很有文艺气质的男青年。

根据生产队长的指挥安排,父亲和当地社员在一起割麦插秧。要根据不同的季节或者是不同的天气,干不同的活计。工资就按“死分活评”即按照每个社员劳动力的强弱和技术高低评定每工作日应得的工分开算。

每天早上5点多,每家每户家里的小音箱喇叭就会响起,父亲和其他知青一样迅速洗漱、吃完早饭后,就准备到农田上工。大家要仔细看清楚生产队院子里一根高高的旗杆上的小红旗的升降高度,因为这是上下工的标志。旗子慢慢地升起来,知青们就开始和社员一起上工,太阳快下山时,旗子就慢慢地降下来,就准备收工。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就是说小麦说熟就熟,不割就掉穗,必须抓紧时间抢收。麦子要在尽可能短的几天时间内,割完、拉完、碾完、晒干、入囤,否则,一场风刮来,一场雨下来,这一年的收成就会毁于一旦。知青们会和社员一样,在凌晨一两点就开始割小麦了,就为了这个时间小麦潮湿不掉粒。天色黑漆漆的,天上闪烁的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为人们照亮了前行的路。父亲和其他社员一样干活,有时手上沾满了胶布,因为,割麦时经常会割出很多血泡出来,一碰就疼。割完小麦后,接着就要顶着烈日在水田里插秧种水稻。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秋收秋种是仅次于夏季双抢的农忙季节。等这一切忙完结束后,在农村重大节日、喜庆丰收的重要庆祝活动,需要通过一些文艺表演活动来宣传农村新人新事,传承传统道德文化,要演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我父亲作为文艺人才被公社抽调上去,和其他大队上的一些会拉二胡、唱歌、跳舞、说相声的一些有才艺的知青们聚在文艺宣传队,一起参加节目的排练演出。大家发挥、展示各人特长,多次下乡表演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枯燥贫乏的生活,让观众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和愉悦。

父亲过完了三年的知青插队生活后,这时国家提倡要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各地农村的社办厂和镇办厂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父亲被调到镇办厂的“五金胶木社”做电焊工,整整干了三年。

后来又有国家让知青回城的消息,由于他是独苗(弟弟从小被抱养),又是一枚优秀的文艺人才,会吹横笛,比较有才华,加上在插队的大队上表现不错,于是就较早地被调进城里的二轻局下属单位的厂里工作,成为当时第一批进入厂里工作的最年轻的元老,给这个刚刚创办的新单位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听说我父亲一开始也是从做电焊工人开始的,然后做机修、机器维护,住在厂里的单身宿舍里,他和其他七八个单身青年小伙子们一样,大家上下铺住在一起,挤在一间房内,后来等到结婚成家了,单位就安排了单间房。

一次在工作中,父亲在焊接时由于厂里安全配套设施欠缺,加上不留神,手腕意外地被烫伤了,几个月都不能动弹,被单位认定为工伤。单位的大领导了解到父亲的伤情后,特地赶到医院去看望慰问,后来得知父亲是个优秀的文艺人才,品学兼优,加上文笔也不错,就把父亲从车间调到基建科工作进行锻炼。

父亲刚来厂里时,一切百废待兴,放眼望去是一片片征用的荒地,一些基本生产设施配置都不齐全,父亲负责基建工程的新建、扩建、大型改造和维修项目,包括工民建、采暖、给排水、电气等的质量监督和管理。依据上级批准的年度基本建设计划和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前期的勘察、设计;按照招投标程序处理招投标工作,与中标单位签订合同;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跟踪管理;参加工程的验收和工程结算等。

通过数年的日夜辛劳付出,在父亲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工作之下,厂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崭新的标准化厂房和办公楼整齐矗立,一台台崭新的国外先进生产机械被陆续的引进来用在生产流水线上。

后来父亲被提拔到生产技术科当科长,同时兼任厂里的生产安全员。在他下班后,如果轮到他值班,他就会和其他同事们一起手里拿着手电筒四处检查一遍,特别是检查生产车间里那些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堆料地方,如果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会责令员工及时整改,如果拒不整改,就开罚单。

父亲的安全意识特别强,他在家里也教导我们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去触碰电器,他的口头禅就是“水、火、电不留情”。还有一天晚上9点多,辛苦忙碌了一天的父亲正准备卧床休息睡觉,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大声疾呼,好像是隔壁不远处的厂里仓库失火,父亲二话没说,急着从床上跳起来,外套没有来得及套好,鞋子胡乱穿着,端着盛满了水的脸盆就冲出家门,飞奔着就来到了失火现场。他传递着水盆,和其他十几个人接水救火,表现得非常英勇,一直忙到深夜接近凌晨,衣服湿漉漉的全部被弄脏了。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爱岗敬业、以厂为家、忠诚守护厂的优秀青年员工。

后来,父亲被调到车间担任车间主任,他的主要工作职责是确保生产安全,顺利生产和工艺控制,严格执行并落实单位的规章制度。根据上级领导生产部下达的生产计划,组织车间生产,制定车间中、长期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确保车间批量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父亲还组织车间的工艺技术人员研究、解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工艺技术质量问题,提高产量质量,支持质检员的检修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制定和执行每台设备每个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还对新进的员工做好岗位培训、安全教育和厂规厂纪的教育。

此外,父亲还根据领导的安排,在厂里显眼的墙面上定期出黑板报,制订厂里各期不同的生产计划和目标,公布各期不同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对先进员工、团队和好人好事的表彰报道。

虽然在上班期间,父亲是员工们严格的领导,但是下班之后,父亲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在空暇之余,父亲利用下班的时间,充分地发挥他作为文艺人才的特长,经常在小黑板上写好简谱和歌词,教员工歌唱一些好听、积极向上的曲子,比如李谷一老师演唱的《金梭和银梭》,来丰富员工们的文娱生活,和他们打成一片,关系相处得融洽和谐。


父亲不仅热爱工作,同时也热爱音乐文艺,喜欢读书写字,对子女的教育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给我们的教导是经常念叨的几句话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据说父亲在他从小长大方圆几公里的小镇上很有名气,只要提起他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自带吸引人的气场,相貌端正、潇洒倜傥、才华横溢,非常地帅气,还非常有衣品,会搭配服饰。

父亲喜欢竹子,喜欢它如谦谦君子般高雅、高洁的气质,竹之寓意:竹者重节,节者为信,所以竹子代表重节、重信。关于竹子乐器的词语很多,比如:品竹弹丝、金石丝竹、丝竹管乐。父亲喜欢丝竹民乐,尤其喜欢竹笛,自学成才会吹很多著名的笛子曲目,比如:《幽兰逢春》、《小放牛》、《鹧鸪飞》、《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梅花三弄》、《牧民新歌》、《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等等。

记得小时候,父亲每天早上打开卡式磁带播放机播放音乐,让我们在睡梦中听到耳边传来的阵阵音乐声,从而慢慢地自然醒来起床。比如播放一些笛子曲目,还有云南少数民族葫芦丝等一些名曲,基本上都是一些好听的民乐,就是这种良好的家庭传统教育给我们营造了很好的艺术氛围。

父亲也特别重视我和我姐的学习,父亲经常到书店给姐姐买一些课外辅导教材。记得之前姐姐转学到一所教学质量不错的小学上学时,由于距离家里较远,父亲特意买一辆小自行车给姐姐作为交通工具,开始年幼的姐姐还不太会骑车,在她上学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父亲不太放心姐姐的路上交通安全,于是决定要陪着她。姐姐骑着小自行车,父亲就在旁侧骑着大自行车,每天风雨无阻地保护着姐姐一起上下学,直到把姐姐教会,让她能够独自熟练骑车为止。

有时父亲甚至好像跟我不太熟的样子,有次在学校里做完早操,走在校园里的路上,在不远处忽然看见父亲,很奇怪怎么忽然碰到父亲呢,我面带微笑高兴地朝他呼喊,而父亲对我就像和他单位的同事相处一样,站在远处象征礼节性地向我礼貌地点了一下头,也不多说话。后来我急着上课就匆匆和父亲告别了,也没有来得及问什么。父亲就是像谜一样的存在,他从来不会和子女过多的交流。我也不知道他来学校干啥,估计他可能是到学校里问老师,询问我最近学习状况的。

父亲是一个非常爱好学习的人士,虽然没有机会能上大学,但是父亲仍然不放弃学习,在工作之余自学了函授大学本科,并成功的拿到了文凭。

记得小时候家里书柜里的书籍很多,很多都是父亲花钱买的,除了他看的马克思《资本论》、《毛选》、《邓小平理论》等,还有其他书籍比如《唐诗宋词三百首》,历史、世界地理书籍,还有各种小说、漫画、散文等,比如台湾著名作家席慕容的诗集《七里香》,巴金的中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鲁迅的《狂人日记》、《朝花夕拾》,还有一些武侠小说比如古龙的《小李飞刀》、《绝代双骄》、《陆小凤传奇》,金庸的《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神雕侠侣》、《鹿鼎记》等。

有时我和姐姐待在家里看书看了爱不释手,入迷得甚至经常忘了昼夜时间的更替,书籍会给我们带来时空的跨越或者是穿越。特别是席老师的文字那么的细腻温婉,对于秋季出生的我,总能感受到其中落叶缤纷的绚烂多彩,四季轮回的大自然和时光流转给予我们的不同感受,非常的奇妙。还有段时间看了科幻小说比如《神奇的百慕大》、《人面狮身金字塔》、《埃及尼罗河》等,异国风情的故事让我们的思绪跨越了太平洋、大西洋来到了几个国度了,书籍启发我们对于宇宙未知世界的探索,让我们敬畏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后来,我们厂面临着国家经济的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父亲所处的是大集体单位,也面临着改制,企业发展也日渐式微,加上父亲平时工作中,为人比较认真,不善于逢迎领导,之前很多能够被提拔上升的机会都与他失之交臂。从总体上看来,父亲的一辈子的成长过程好像都有点波折。

父亲一生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他对厂的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感情,他以厂为家,他将自己的大好青春岁月、大半辈子宝贵年华毫无保留地全部奉献给了这个厂,对家庭也尽心尽责,做到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

可是,现实社会和他心目中原本想象的精彩人生似乎还有点差距,加上中晚年的病情,让他不得不提早退休了,后来由于慢性病拖累,身体日渐消瘦,就早早离开了人世了,有些心愿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也和他本身的性格、当时所处的特殊的家庭环境,和大时代的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后来,有次我有事回趟家,来到了承载着我整个美好童年记忆的老房子,这里许久没有人住了,家具落些了灰尘,在屋的角落里还结有蜘蛛网。我整理翻看书橱里一排排书籍时,看到父亲曾经翻阅过的唐诗宋词书籍,忽然有点鼻酸,想起了在我很小的时候,在一个夏季里,父亲和我在外面露天的院子纳凉,父亲坐在藤编的躺椅上,摇着蒲扇,让我背诵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和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的情景时,不禁有点泪目,父亲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而父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长的记忆却历历在目…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