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抒情散文 正文

三毛:有一种故乡在“远方”

jellybean 2024-04-19 15:46:10 抒情散文 241 ℃ 0 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撒哈拉的故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第一部作品。这是一本关于流浪远方的书,被誉为华语世界流浪文学的经典之作,畅销四十余年热度不减。

三毛:有一种故乡在“远方”

书中,三毛以轻松幽默的口吻,讲述着她在撒哈拉沙漠里有趣的生活经历和奇特的异域风情:

铺金流彩的大漠,连绵不绝的沙丘,血色的落日、孤零零的铁皮小屋、单峰的骆驼、成群的山羊……

在我们看来,是遥不可及的远方;而在三毛心里,却是前世挥之不去的乡愁。

三毛认为:“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其实,三毛早已深谙生命的本质:心无栖息之所,即使身处盛世、歌舞升平,繁华流转,终逃不出孤独的宿命。

流浪是三毛选择寻找“故乡”一种方式,而所谓的“故乡”,就是能够安顿爱和灵魂的自由之乡。

而《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表面上讲述的是浪迹天涯的故事,实际上却记录了三毛找到前世故乡和生命归宿的历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

爱情的归宿:找到允许你做自己的那个人

30岁那年,三毛做出了去撒哈拉生活的疯狂决定,追随一起去的还有苦恋她六年的荷西。

面对荷西的求婚,崇尚自由的三毛特别害怕。她害怕婚后失去独立的人格和内心的自由,于是向荷西一再强调,婚后她还是“我行我素”。

荷西的一句话,终让三毛甘心为他洗手做羹汤,“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个性和作风,我何必娶你呢!”

众人眼中,三毛的离经叛道,在荷西眼里都是对的;他愿意陪她去天涯海角,做一切别人认为疯狂的事情。

为此,荷西不声不响地申请了一个在撒哈拉的工作。他先来到了非洲,为三毛的到来前提做好各种准备。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爱一个人意味着为他的幸福而高兴,为使他能够更幸福而去做需要做的一切,并从这当中得到快乐。”

爱情里,真正爱你的人永远允许你做自己,不会让你成为他的附庸;在你迷茫仿徨时帮你找到精神的归宿,让你成为芸芸众生中那个独特的自己。

三毛说,“虽然我住在沙漠里,可是因为荷西在身边,我觉得这里繁华似锦。”

和荷西相守的这段时间,是三毛一生之中最快乐的日子:

她可以在家静候着丈夫下班归来;

也可以跟着当地的朋友去沙漠深处冒险;

可以在家里开免费的女子学校,为撒哈拉威女邻居讲解卫生知识;

也可以开车几百公里,只为找小乌龟和贝壳化石;

……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流浪半生的三毛在这份感情里找到了爱情的归宿。书中说,她和荷西是一种很平淡深远的结合,让她觉得十分的幸福而舒适。

其实,对于爱情,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确认:

这段关系是否让你感到精神富足丰盈?如果在爱情里,你依然是那个不忘初心的自己,那么,无论爱情走向何处,你都不会弄丢自己。

2.

生活的归宿:在贫瘠的大漠里诗意栖居

三毛说,因为懂得“生活的艺术”,苦日子也能熬下来,并且过得还算不太坏。

三毛和荷西的家在沙漠深处,一幢白色的四方房子,有着长圆形的拱门。房子的正对面是大片的垃圾场,在前方是一片波浪式的沙谷,天空高远,看不到一个人,只有风剧烈的吹拂。

推门而入,屋内两个房间,映入眼帘的是裸露在外的毛坯墙面,屋顶上一个四方大洞,裸露着鸽灰色的天空,没有家具没有淡水,电线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苍蝇。。

尽管沙漠里物资奇缺、落后肮脏,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可是三毛总能用她的智慧和创造力,将生活变得色彩斑斓。

她用捡回来的棺材木箱制作书柜,沙发和床架;用彩色的条纹布缝补了沙发套和床单;用捡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点缀书柜。

她把深绿色的大水瓶抱回家,上面插上一丛怒放的野荆棘;将不同的汽水瓶涂成印第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还有风化的骆驼头骨、腐烂的羊皮等等,在三毛的慧心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装点两个人的温馨小家。

一年以后,他们的家变成了真正的艺术宫殿,而三毛得意满满地坐进轮胎做的圆椅垫里,环视自己的作品,骄傲地像一个君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帕拉图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

我们每天看着日出日落、做着一日三餐、忍受着生活的一地鸡毛,如果不能从中生出热爱,找到人生的意义,究其一生,不过是在凡尘俗世中漫无目的地流浪。

当一个人真的热爱生活时,艰难的日子也能过得有声有色,苍白的日子也能过得富有诗意,再贫穷再乏味的土地上也能找到生活的归宿。

三毛便是这样一个人,她将自己的一世深情倾注在琐粹的生活中,怀着一颗向善向美、玲珑剔透之心,让自己的日子在僻远荒凉的大漠里开出明艳的花儿来,让漂泊的肉身安定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3.

梦想的归宿:走遍千山万水,不舍初心

关于梦想,三毛童年时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结果,如此美好的愿望被老师骂道“乱写”,但谁也没料到,长大后的三毛真的去做了。

少女时代的三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撒哈拉沙漠里,三毛不仅用捡来的破烂把家装点得像“画报一样美丽”;而且,她真的像一只自由快乐的小鸟,用慈悲之心关照着遇到的每一位撒哈拉威友人。

三毛家是邻居们的"欢乐场",每到早上9点,准时有妇女和小孩站在她家窗外,借用各种各样的东西,像是灯泡、洋葱、汽油、棉花等等,而且每次都是有借不还。善良的三毛,总是在前一晚发誓不再借,第二天立马又暗戳戳地给了。

在沙漠里,三毛做起来“悬壶济世”的行当。她将带来的消炎药、红药水、止痛药等分给穷苦的撒哈拉威人。对远离文明的游牧民族来说,这些药简直如同灵丹妙药。

她还给无知的撒哈拉威女人上课和讲解生育知识,她一次又一次地把烈日下苦行的路人邀请上车,她和哑奴成为朋友并真诚帮助他。

……

当现代文明与撒哈拉土著文化产生碰撞时,我们看到了一个蒙昧世界的独特风景,同时,也看到了在三毛那颗慈悲大爱的情怀。

三毛觉得人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她几乎能跟所有人交朋友:地主、警察、军人、普通的撒哈拉威人、奴隶、妓女等等。

三毛曾说,“我不爱景,我爱人。每一类沙地里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们每个人都是凡尘的流浪者,跨过山川湖泊,穿过人山人海,历尽艰难险阻,遇到每一个人都是命运冥冥中的安排,每一次结缘都有前世的注定。

不管是繁华富饶还是荒僻贫苦,不同的生命形态,同样的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也同样向往自由自在、至真至纯,他们引导着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找到心灵的一方绿洲。

4.

出走半生,找到前世的故乡

三毛曾说,“活着就是为了在一片沙漠中寻找海市蜃楼般的快乐,然后,让荒芜的土地上,开满希望之花。”

其实,真正热爱生命的人,是看破了世间的残酷和生活的艰难,依然不忘初心、勇敢追求爱和自由的人。

北大教授张颐武曾说:“三毛的成就主要不是在文学上,而是在生活方式上。”

对爱情,她自由独立,敢于爱和被爱;

对生活,她潇洒有趣,善于从绝境中发现生的乐趣;

对梦想,她清醒勇敢,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不懈追求;

生活对于三毛而言是用来追逐和热爱的,面对生活中的喜悦和悲凉,一如既往地深情与执着。三毛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过。而她也确实知晓了人生的意义。

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里,三毛终于寻得魂牵梦绕的前世故乡,在那里成为一棵坚挺的树,“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