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抒情散文 正文

再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时间在指缝流逝,文化在心中铭记

jellybean 2024-04-19 16:01:52 抒情散文 181 ℃ 0 评论


再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时间在指缝流逝,文化在心中铭记

文|丁十二

图|网络


(本文共2480字,如果不想全文阅读,可直接拉到最后,亦可窥本文主旨)

曾经有朋友问我:如果只能选一本枕边书,你会选哪本?

我很好奇他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问题,但答案却是早已脱口而出 ——《文化苦旅》。

他看着我不假思索的样子,也陷入了困惑。

因为中学时第一次读到《文化苦旅》,就是从他的手上抢过来的,一口气读完不过瘾,又读了一遍。

周末去书店,迫不及待买了一本,从此,它就成了我的枕边书。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一晃,《文化苦旅》从92年出版到今天已经快30年了。前些天看到一则热搜:《文化苦旅》出了最新定稿合集。

于是这段尘封的往事又再一次浮现在眼前。

若有所思过后,我拿起手机给他发了一条信息:这么多年了,评价一下《文化苦旅》呗。

半晌才收到他的回复:文字早已忘尽,文化永存心间。

看着这十二个字,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不就是我当初心里的想法吗?

于是我默默拿起了桌边的《文化苦旅》,轻翻开第一章,“道士塔”三个字再一次映入眼帘。



是什么魔力让《文化苦旅》老少通吃

究竟是怎样的一本书,能有魔力同时吸引三代人的目光,同时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读者尽收囊中?

是因为它一直稳居全国文学书籍十年排行榜的前十名吗?

是因为它是全中国推荐次数最多的书籍吗?

还是其他一些光辉夺目的奖项:全国金钥匙图书二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上海市第二届文学艺术成果奖,台湾最佳读书奖……

是,但也不是!

这中间肯定不乏有读者是被这些响亮的名号所吸引,但我想更多的读者是被深邃厚重的内容所吸引,至少选择二次、多次阅读的人一定是如此。

《文化苦旅》是作者余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也是他的巅峰之作,这本书可以说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和血。每一页文字都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每一个笔划都像是一把刻刀试图将一段历史一段文明刻进自己的骨髓。

所以有人不啻于这样评价它——30年来最伟大的文学书籍。

因为在这本书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灵魂正在苏醒,现代社会正逐步缺失涣散的文化精神又重新凝聚。



《文化苦旅》,“苦”在什么地方

1991年,时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余秋雨作出一个惊人决定,先后婉拒了几个省部级职位,又向国家文化部先后呈递23次辞职报告,只为唤醒中国的文化灵魂。

中国的文化是有灵魂的,就跟人有灵魂一样;人若是没有了灵魂,就只剩下一副臭皮囊;而中国的文化若是没有了灵魂,就只剩下干瘪的文字和一汪不相干的死水。

辞职后,余秋雨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系统考察了中国文化的全部重要遗址。便有了后来的《文化苦旅》。

但比起肉体上所承受的苦,我想精神上的“苦”更重百倍。

在《文化苦旅》开篇《道士塔》中,作者看到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被一个道士把持着,王道士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就可以把一箱箱一车车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运走,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

一位年轻诗人写道,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但是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不是这样,也许到今天,“敦煌学”就不存在了。早已经毁灭在了我们自己手里。假如穿越到当时,从这些外国强盗手中抢回这些珍贵的文物,你又能怎么办呢?被你拦住的车队,又该驶向哪里?

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

“道士塔”是王道士王圆箓的圆寂塔,就在敦煌莫高窟大门外的河对面。假如有一天,当你漫步至此,你会如何看待这个罪人?



《文化苦旅》的出版,也是一场苦旅

事实上,《文化苦旅》的出版之路也够“苦”的。

在遇到王国伟之前,余秋雨曾把原稿寄给多个出版社,但大都杳无音讯。有的只是各种圈圈点点和不好的评价。一位出版社编辑甚至对《文化苦旅》作出这样的评价——“散文不是这样写的!”

不知道后来《文化苦旅》如此成功,上面这位编辑有没有后悔到钻桌子。当然不能怪这个编辑,因为当时谁都不认为这会是一本畅销书。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部文化散文集,“文化散文”在今天炙手可热,但在当时还是一个新词。但他爱惜这本书就像爱惜自己的孩子一样,当时有出版社建议他做成旅游小册卖,余秋雨当然不愿意,而且非常不高兴。

好在这本书引起了时任上海知识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国伟的注意,他认为这样一本历史感厚重的散文集,很美,很美。

现在看来,王国伟当时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甚至其中有很大赌的成分在。

因为这确实不是当时的主流散文。

幸运的是,王国伟赌对了。

《文化苦旅》一经出版,立刻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并在全国乃至世界掀起一股文化散文热潮。至今不衰。

曾有人说:《文化苦旅》一本书就可以养活一家出版社。



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思索

很显然,余秋雨就是我们当今时代的文化思索者。

所以余光中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金庸将其与鲁迅并论: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白先勇在读完《文化苦旅》后意味深长地说: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作为《文化苦旅》的忠实读者,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本书,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所有人(不管男女老少)阅读的启蒙书,启蒙的是我们的文化精神,这本身就是一场文化的苦旅。

正如我在开篇所说,如果只能选一本枕边书,那一定是《文化苦旅》。

时间在指缝流逝,文化在心中铭记

其实《文化苦旅》在1992年首次出版的时候,书中还有一些错字和用典错误的情况,所以也遭到不少读者的诟病。

但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到今天《文化苦旅》已经28岁了。两千年前的都江堰在书里又走过了三十春秋。

开篇提到的《文化苦旅》最新定稿合集是由今日头条联合磨铁图书推出,由作者余秋雨历时一年亲自修订,与旧版相比,变动篇幅接近50%,特别收录新版小序、原版初序,完整回首《文化苦旅》三十年历程。其中部分篇目新增【秋雨注】,加入了作者当下的视角。比初版更适合珍藏。

本册图书原价52元,现对今日头条用户有优惠活动,活动专享价仅需31.2元,不管是自己珍藏,还是送朋友,亦或者买给孩子的课外书,都是绝佳的选择。


有一天,等到我们头发花白,记忆渐渐模糊,文字或许早已忘尽,文化却在心中铭记。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