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抒情散文 正文

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评价很犀利,但不及金庸风趣幽默

jellybean 2024-04-19 16:08:00 抒情散文 216 ℃ 0 评论


余秋雨

余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评价很犀利,但不及金庸风趣幽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个人若置身于最璀璨的“镁光灯”下,风光荣耀的同时,也往往容易被这种炙热的温度所灼伤,尤其是在独秀一枝、名扬四海之际,那些妒羡的同行、唯恐不乱的好事者,会用千万倍的放大镜,细细察看你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行,然后轮番上阵,口诛笔伐,哪怕是一个细小的瑕疵,也会死死纠缠不放,用文字和唾沫汇集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将你冲倒,将你淹没,在你螳螂挡车之际,足以毁你一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里,这样的事情并非个案,似乎经常上演。然而近三十年间,却有这么一个人,因卓越的才华风靡文坛,尽显风流,成为这个时代最著名的作家,但又一次一次跌进舆论的旋涡,受人误解,被人排斥,喜之何其厚,厌之何其薄,众说纷纭,毁誉参半。这个人就是余秋雨。

那么,作为作家,余秋雨的水平到底如何?人们对他又有哪些迥然相异的评价呢?

易中天评价很犀利

在众多如日中天的文化名人中,易中天和余秋雨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他们的作品大多数读过,尽管风格稍异,一个时尚风趣,一个优美深沉,身份也稍异,一个是作家兼历史学者,一个是作家兼文化学者,但并未因此改变我对他们的一贯喜欢,并且,我一直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和易中天的《读城记》长期置于书桌之上,作为范文,反复阅读。


易中天

然而,这两个我特别喜欢的作家却偶有不睦,尤其是易中天先生,似乎不太瞧得上成名他之先的余秋雨,一有机会,就夸人贬余,点名不点名地揶揄、嘲讽,屡屡提及,乐此不疲。

比如,易中天曾在文章中谈及文化历史大散文时说:“我认为,夏(坚勇)先生的历史大散文,无论气度还是识见,都在某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上。”

这个“某先生”,说的就是余秋雨先生。

易中天先生后来还意犹未尽,曾说余秋雨是“天下第一傻”,评价极是犀利。

果真如此吗?我想,对一个作家和文化学者的评价,不能单看一个人怎么说,而是要看大多数人怎么说,尤其要看海内外顶尖一流的作家和学者们怎么说。

金庸评价幽默风趣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特别是对于文学艺术作品,喜欢与否往往是因人而异的,高评与差评也是因人而异的,比如苏东坡的书法,“宋四家”(苏黄米蔡)高居第一,大儒朱熹却说“字被苏(东坡)、黄(庭坚)胡乱写坏了。”对字尚如此,何况于文。

所以,文学这个东西,我们不能因一个人批就附和说差,也不能以一个赞就盲目说好。

一要有自己的眼光,二要多听听其他名家内行的评价。


文坛大侠金庸

当年,《文化苦旅》一纸风行,在文坛独领风骚,金庸先生作为文坛大侠,也曾拿来一读,后来一次在北京出席文化活动,当时有个年轻读者调侃金庸,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金庸先生听后,幽默地回答说:“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啊。”

金庸大侠何人?那可是中国文坛的常青树、“中国武侠小说的大宗师”,他老人家将余秋雨和鲁迅相提并论,可见余秋雨的文采之好、声誉之高。

《文化苦旅》成了盗版者的“摇钱树”

无论是谁对余秋雨有过什么微辞,但包括除易中天先生大内,从来没有过人对余秋雨先生的文才提出过证据确凿的批评,那些批评者要么如易中天先生一样似是而非,甚至不着边际,要么就是纠缠个人的私生活,如离异另娶,拿前妻李红和现任马兰说事,或者品评余先生演讲的语气和手势,或者说余秋雨先生捐款捐少了,要么干脆就是跟风炒作,在嘲讽和揶揄中刷存在感。


马兰和作余秋雨夫妇

而与此同时,余先生的《文化苦旅》却异常火爆。

《文化苦旅》自1992年在上海首发以来,就迅速风靡全国,上至专家教授,下至大中学生,再至公务员和白领,几乎人手一册。这样的好书,马上就成了盗版者的“摇钱树”,正版曾经脱销近5年,盗版书马上“跟进”,狂销不止。

有一个段子说,当年上海扫黄,被捕的从业者兜里准有三样东西:一是口红,二是避孕套,三是盗版的《文化苦旅》。

所以,余先生的《文化苦旅》自出版之时开始,就长期高居文学书籍销售排行榜前列,近三十年来已经销售近两千万册。这真不是公民普惠的赠送品,而是人家从口袋里掏钱去购买后的数据。在中国文学书籍的出版史上,到目前为止,这恐怕都是绝无仅有的。

开创先河,发人之所未发

《文化苦旅》为什么受到这么大的欢迎?其实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真正的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也是留给懂得开创的人。

我一直以为,能够在别人疯狂的时候自己冷静、能够在别人冲动的时候自己清醒的人,才是智者,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都知道钱钟书先生,钱先生成名很早,中间有一段沉默期,后来再度出山,立即享誉中外。为什么?人家在喧闹中忘乎所以的时候,先生却在偷偷地写一部文言文笔记体著作《管锥编》,10年时间写了130万字,一出版便惊艳了世界!

余秋雨先生何尝不是如此?当人们在喧闹中无所适从、只求自保的时候,余秋雨却利用工作之便,躲进上海戏剧学院和复旦大学的图书馆,埋头读书,同时编写《世界戏剧学》这种当时人家沾都不敢沾的学术著作,文化回归之后,他便很快出版了《世界戏剧学》《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学》等学术著作,成为了上海著名专家和上海戏剧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教授、副院长、院长。


以《乡愁》一诗闻名于世的台湾诗人余光中

写过《乡愁》的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曾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锺书之后,出了余秋雨。”不知余光中先生说此话时,是否想到了上面的巧合。

按说,有了如此荣誉和成就,余秋雨将坐上顺风之车,向人人羡慕的仕途高峰乘势而上的。然而,就在全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上海十大高教精英等职务和荣誉接踵而来的时候,余秋雨却向上级多次递交辞呈,辞去了一切公职和其他荣誉职务,孤身一人深入大西北,以“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为主题,系统考察中国文化的遗址和脉络,根据沿途所看所思,写下了一篇篇“历史文化大散文”,结集为《文化苦旅》。后来又继续考察,相继写出了《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系列作品,出版后依然好评如潮,再次掀起全国的阅读高潮。

2010年,《扬子晚报》在全国读者中问卷调查“你最喜爱的中国当代作家”,余秋雨名列第一。


黄梅戏演员马兰

我是1992年购买的《文化苦旅》一书,读完之后,有两个闪念立刻进入脑中:一是我惊讶于散文还有可以这样写;二是惊讶于散文还可以写得这么美。

余先生借山水风物来探寻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苦苦求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文字优美,思想深邃,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还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从此,我便与《文化苦旅》结下不解之缘,与余秋雨先生的散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我的书桌上,便永远有了一本让我时常翻阅的范文文本《文化苦旅》。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路易斯·巴斯德这话真是不假。


余秋雨

《文化苦旅》为什么30年来那么受读者的喜爱?这得益于《文化苦旅》两个方面的贡献:一个是文学上的贡献,一个是体裁上的。

《文化苦旅》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流畅而精美,那些精美的文字和句子,如同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珠玉,闪烁着诗情画意,闪烁着思想的光芒,让人如在历史与美景中穿越,时有意外的惊喜,令人怦然心动。

同时,《文化苦旅》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历史文化大散文作品集,之前,文坛上没有历史文化大散文的概念,《文化苦旅》出版后才有,因此,在体裁上,它亦有开创之功。

我相信,《文化苦旅》将来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文本。

贾平凹便说:“余秋雨的有关文化研究蹈大方,出新裁。他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甚至说:“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或者说,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余秋雨自己审定的《余秋雨作品集》

近期,今日头条推出一套《余秋雨作品集》,这套书是由余秋雨自己审定的作品合集,收录了他的《文化苦旅》、《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四本代表作,原价208元,#遇见好书#,头条做活动124.8元: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