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风光美景 正文

你的姓或名原来这么有趣|有字如是:秋(百家姓中有姓秋的吗)

jellybean 2024-04-19 22:10:52 风光美景 69 ℃ 0 评论


早晨推窗,陡然觉得阵阵凉意袭来,凝想间,一片落叶正悄然飘上窗台,随后又翩然而下。秋,不知不觉已经造访了我们。

秋,在甲骨文里像一只蟋蟀躲在巢穴里,表示天气转凉、昆虫藏身。所以秋,应该是天气转凉、蟋蟀鸣叫的季节。《说文解字》中,认为“秋,禾谷熟也”。不过在城市里,既听不见蟋蟀鸣叫,也看不见谷穗低垂。秋虫、秋景也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

一年四个季节,秋,总爱与“春”对应,从成语的搭配之多上就可以看出来:春华秋实、春去秋来、春兰秋菊、春捂秋冻、春花秋月、春种秋收,春困秋乏、春蛇秋蚓,都属于春× 秋×搭配。

春秋××格式的成语也不少,如春秋鼎盛、春秋大义、春秋笔法,皮里春秋。在古代,一年只有春秋两季,所以春秋就是一年的代称。鲁国的编年史《春秋》,字面意思就是历史,也泛指岁月和光阴。由于孔子编写《春秋》,通过文字暗含褒贬,不作直接的评述,这种写作方法也叫“春秋笔法”。春秋也是中国的历史阶段之一,周王朝式微的后期,大权旁落,诸侯国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相继出现了“春秋五霸”,也因此有“春秋无义战”之说。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所以,很多词都和此有关。如“秋后算账”“秋后问斩”“打秋风”,只有秋后农民有收成了,地主才能和他算账;也只有秋后农活忙完了,进入了农闲,处决犯人才可以召集人观看起到震慑作用;而“打秋风”原本就写作“打秋丰”,只有丰收季节,才能到处混吃混喝。“多事之秋”,也和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一是是不违农时,二是保证粮草充足。

一年之计在于春,古人最懂因果,要想秋天收获必须在春天播种的季节辛勤耕耘。俗语 “春天比肥堆,秋天比谷堆” “春天多锄一遍,秋天多打一面”就是对春华秋实的最好注解。反之,引申到人生,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正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也是庆祝、享受的季节。在秋天,除了穿秋衣保暖外,我们还会贴秋膘、赏秋月、听秋雨、吹秋风、拍秋景、荡秋千、打秋风、送秋波、发秋思,总之都是些吃喝玩乐、饱暖思淫逸那些事儿。

不过现代人发秋思,基本上就是“我要穿秋裤,冻得扛不住。一夜秋风来,十三四五度。我要穿秋裤,谁也挡不住”这类穷极无聊的打油诗。似乎古人已经把秋写尽、写绝,后人再也难翻出新意。

“女伤春、士悲秋”,秋一旦有了心,便是“愁”。古人对秋的情感,最典型的就是悲秋。秋天处处呈现肃杀、寂寥、清冷、悲凉之象,很容易让失意落魄文人嗟贫叹老。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到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到秋瑾的“秋风秋雨愁杀人”,无一不悲,无一不愁,而辛弃疾似乎更高一筹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也真是愁到极致了。

赞秋,与悲秋的诗人在数量上和艺术上都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少年得意的王勃有“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豪迈浪漫的李白有“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乐观豁达的苏轼有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无一不清、无一不朗。而把秋天的赞歌唱得最嘹亮的当属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凌云壮志,读之令人精神抖擞。

物之荣枯引发心之悲喜,从对秋的态度也印证了文如其人。屈原、宋玉、杜甫本来就是苦大仇深、忧国忧民的形象。而李白、苏轼、刘禹锡尽管同样命运多舛,却始终心胸开阔,拥有一颗昂扬、豁达、不屈之心。

秋,也是姓氏之一。我知道的有:戏妻的秋胡、女侠秋瑾。不过我更喜欢名字里有秋的:程砚秋、余秋雨、瞿秋白、喀秋莎,读起来都有一股秋天的辽阔、旷远之气。

草木荣枯、春秋代序。袅袅秋风、淅淅秋雨、盈盈秋水、片片秋叶、暖暖秋阳,秋,自古就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在我们眼里心中,也不应该只有秋天的菠菜、穿脱的秋裤这类浅薄的调侃,否则,如何面对这份浓浓的秋意?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