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风光美景 正文

千古第一相——管仲,及其先进的治国之道(管仲 鼻祖)

jellybean 2024-04-19 21:58:49 风光美景 192 ℃ 0 评论

漫谈中国文化

第二堂

● 国之四维

● 管仲相齐

● 吕不韦相秦

● 春秋大义

● 文景之治

● 发展的虚实

● 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刚才我们提到经济、企业等,以及反思自己的历史经验,叫大家注意管仲,为什么在春秋战国这个阶段,齐国政治的成就、经济的发展等那么成功?当然《管子》这本书也是很难懂的古文。中国自己所有的许多思想,许多的历史经验,在古文的书本上都有。因为我们从学白话、学简体字开始,自己的宝库没有钥匙就打不开了,非常可惜。大家只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努力一下,都可以做到的。

譬如刚才提到的《管子》,《管子》的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的成功,文化的建立,我重复一下他重要的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以及对国家社会乃至个人最重要的四个字“礼义廉耻”,四个方向。你要知道,这个不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是他的后辈哦!孔子非常佩服管仲,所以孔子在《论语》上说,我们的国家,以前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后代就都变成野蛮人了,因为文化的建立者是管仲。研究管仲要注意“礼义廉耻”,国家的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文化没有,国家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情况,只是偏重经济同工商企业的发展。

我随便抽一点资料来讲,你看管仲死了以后,春秋到战国历史的变乱,为什么叫春秋战国呢?因为各个联邦的国家都在乱,彼此都在兼并,像你们今天的工商界一样,大公司吃小公司,有办法的就把人家兼并了。这么一个混乱的时代,维持了两三百年的时间,中央的政权还是周朝。我常常说,你们要了解,今天国际的情形就是一个春秋战国的放大,这是真的,你们都了解了以后,就懂得中东美国是怎么一个情形,完全是春秋战国的放大。以我读古书出身,也接触了西方的文化,我自己也出过国,几十年来始终认为,现在的世界就是春秋战国的放大,前途可想而知。

管仲治理的齐国非常富有,管仲之后到了战国时期,这时秦始皇还没有统一中国。刚才发的资料的第一页,讲齐国的富有,到什么程度呢?这是苏秦游说齐宣王连合抗秦这个阶段,是苏秦眼睛看到的临淄。当时管仲所建立的文化财经的军国体制,已有三百多年了。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蹹踘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

这段形容当年临淄的富有,这篇文章古文很简单,拿现在的白话来写,引用这几句就有厚厚的一本了。苏秦所看到的齐国首都临淄富有极了,老百姓就是玩,等于每天高尔夫球啊,摇滚乐啊,卡拉OK啊,什么三陪五陪都来了。“吹竽鼓瑟,击筑弹琴”,就是玩乐。“斗鸡走犬”,斗鸡斗狗,就是干这种事情。“六博蹹踘”,就是赌博、踢球。尤其过去,像民国初年的交际应酬就是打麻将,在妓女馆、青楼里面。现在就是高尔夫球等,都是一样。你看“临淄之途”,你们的首都里头,马路上面,“车毂击,人肩摩”,等于现在名牌的车子连起来的,“车如流水马如龙”,街上人都挤不过来,走不通。“连衽成帷”,大家的衣服,女性的裙子一拉,把太阳都可以遮住。“举袂成幕”,他说手袖这么一拉,前面都看不见了。“挥汗成雨”,街上人太多了,汗水甩起来像下雨一样。“家敦而富”,每家都非常殷实富有;“志高而扬”,如同我们现在工商界,社会发展了以后,你们志高而扬。不过呢,现在一般企业家虽然志高而扬,心里头是虚的,“几多归鸟尽迷巢”啊!

这是苏秦当年看到的齐国首都经济发展的情形。下面的文章我不讲了,因为与今天的题目不相干。苏秦说依你这样富强的国家,东方的强国,还怕西边的秦国吗?你还向他靠拢,向他拍马屁?真是太耻辱了。这一篇是苏秦说齐国。

前几十年有人拿基辛格与苏秦、张仪相比,我说那差太远了,还够不上。苏秦、张仪这两个穷书生,在春秋战国时,一毛钱都没有,而使全国安定三十年,身佩六国相印,等于说美国、英国的总理都是他。

再翻过来第二页,这里讲的又不同了,《战国策》这一段是引用韩国的历史。那时的韩国是今天山西、河南的大部分。“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他说你韩国因为占了地利,同齐国不同。齐国等于今天的美国一样,太富有了。“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他说不是你真的可以在国际上站得住,你是出其不意,偶然打了胜仗,不算数。

那么从刚才开始讲到现在,讲经济的宏观,同工商界企业的宏观,必须要读书,第一是研究管仲;第二,要研究吕不韦。

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现在一般学者都是那么讲,可是你们没有搞通历史,因为统一中国是吕不韦帮秦始皇办到的。秦始皇的宰相是李斯,是儒家荀子的学生,他的话秦始皇不过听听而已。为什么秦国能够统一中国?是用吕不韦的商业头脑把六国统一了。虽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原因,法治、经济、政治、军事、科学都在内。

吕不韦还有著作,虽然不是他写的,是他请很多宾客写的《吕氏春秋》。这部书包括了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是杂家。著作完成时,吕不韦把它在秦国公布,他说有人能增减一个字,奖赏千金。结果没人说不对,当然有一点原因是对政治的害怕。这套书留传下来,书的内容我们不谈,这个学问也很大。你们要研究,一个商人,怎么样用商业的头脑,帮助国家在国际上强大。

秦国统一以后,这个制度到现在,用了两千多年了。他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废除了诸侯,建立了三级制度,由中央政府到省、县三级制度,这个体制一直沿用到清朝。偶然在社会变乱的时候,中间加一个,譬如元朝加一个“道”,这是临时用的,其实还是三级制。我常常说,清朝是孤儿寡妇带几百万人入关,统治了四万万的中国人,由政府到地方三级制,所有公务员不到两三万人。我不谈政治,但这些都是与今天的话题有关的,所以我抽出这些资料,要大家注意一下。

回到我们的老话,我们中国文化认为,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是靠政治来解决的。西方的观点,是靠经济、工商业来解决政治问题。这两个是矛盾的,究竟哪一条路线是对的?到现在还是“几多归鸟尽迷巢”的阶段。希望大家注意,因为诸位都是了不起的企业家,也都是学问家,这个观点希望注意一下。

其次还有第二个重点,譬如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这个统一的政体一直维持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这不能说是秦始皇的功劳,这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体制,我认为也是吕不韦商业思想的延伸。可是吕不韦最后怎么死的呢?秦始皇写一封信给他,逼他死,他就自杀了。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些不属于本题的范围,我们不讲。

秦朝以后汉朝建立,我们研究经济同工商业的发展要注意了。大家都晓得汉朝的“文景之治”,汉文帝同他的儿子汉景帝的时代。汉文帝起来以后,是用“黄老之治”,这是一般历史学家习惯的讲法,他的政治思想不用儒家的孔孟之道,而是用老子、庄子道家的学说。那么在这个时候他们是怎么用的呢?要研究了,我只提个线索。

刚才提过,春秋战国一直到秦始皇,我们的国家内战,变乱两三百年,所以孔子著《春秋》这一部历史,记录二三百年当中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等变化的现象,这个叫《春秋》。我们常常听人家讲什么儒家的思想,孔孟的思想,中国文化儒家的精神。我就要问了,什么是儒家的精神啊?什么是中国文化啊?你简单地告诉我一句两句。都讲不出来,都乱扯一通。

什么是孔子的思想?孔子自己讲的,他的重点、他的学问是在《春秋》。《春秋》是一部历史。孔子自己讲“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后世的人了解我,晓得文化精神的目的,知道我毕生的心力用在《春秋》这部书上。如果有人骂我,应该也是由《春秋》这本书来的,“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

历史为什么叫“春秋”呢?这同中国的文化有关了,中国的文化最初在世界上领先的是天文与数学。你研究人类史、世界史,我们上古的数学、天文是最发达的。研究了中国的天文学,就知道孔子著书为什么把历史叫“春秋”了。譬如现在是夏天,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因为开了冷气舒服一点,外面热得很,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冬天最冷。春是清明前后二三个月。秋是秋天八月十五前后,气候是最平等的,温和的,不冷也不热,夜里同白天的时间是对等。像我们现在是白天时间很长,夜里短。夏至一阴生以后,白天慢慢缩短了,夜间慢慢增长了,到了冬至一阳生又反过来,所以除了春秋二季,都是不平衡的。春秋两季是平衡的,所以历史叫“春秋”,是这个意思。

孔子著《春秋》是反应这一个历史的公平精神。这些人做生意也好,做皇帝也好,做普通人也好,做好事,做坏事,在历史的公论中,是给你一个公平论断的。

王安石就讲不喜欢读《春秋》,说这是一部烂账本。这个话也有道理,我们读历史,历史就是一堆烂账,能够做到公平的很少。

我们现在回过来说,历史上记录“文景之治”是用道家的精神来做事,这个时候由秦国到汉朝,天下也很乱,整个的社会在变动。汉朝建立的初期也很穷哦,社会并不富有。研究汉代的历史,二十几岁的汉文帝,是汉高祖姨太太生的孩子,不是吕后这个大太太生的,在中国传统观念上,是被人家看不起的。所以我们读历史很佩服汉文帝,他上台做皇帝以后写了两封信就把中国的边疆平定了。一封是写给南方的南越王赵佗。赵佗是河北人,统治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云南、贵州等半个中国了。汉文帝是刘邦的儿子,赵佗是与刘邦同时起来革命的人,拿现在的话叫革命,老话是打天下。他已在整军要北伐,准备统一中国了。汉文帝写了一封信给他,他就不敢动了。所以我讲汉文帝的两封信就把中国平定了,另一封是给北方的匈奴。

他写给南越王赵佗的第一句话:“皇帝谨问南越王甚苦心劳意,朕高皇帝侧室之子……”内容我们不讲。他是个皇帝,中国的主人、老板,写这一封信,等于很客气地讲,赵伯伯,我算什么,我不过是刘邦小老婆的儿子而已,这一句话就把对方打垮了。赵佗一看,刘邦有这样的儿子,那不得了,这个谦虚到了极点。然后他下面接着讲:现在中央出问题了,他们把我找来当皇帝,我年纪又轻,什么都不懂。你是老前辈,不过呢,你的家小,你的亲属还在河北,有一部分在山西,我通通叫人照顾好了,那么国内的军事怎么布局,请你指教。赵佗准备起来做皇帝,半个中国在手上了,看了这一封信,马上回一封信给他,跟他一样客气,“蛮夷大长老臣佗……”,他说南方没有文化,自己只是蛮夷的大酋长,以前的一切都不谈了,过去大家的错误都不要讲了。

我们现在不是讲政治,重点是讲“文景之治”的几十年当中,把中国那么贫穷的社会、政权如何安定下来,使经济工商发达。历史上只记录他“节俭”两个字。这两个字,我们真正读书,不要随便看过去哦!以前我也做生意,当困难的时候,朋友来告诉我不要浪费,这些我当然懂,有钱时,要慢一点花,少一点花,叫做不要浪费。可那时候我根本一毛钱都没有,怎么叫不浪费啊!节俭也是这个道理,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个人也好,国家也好,要节制,不是说到处去弄钱来扩张,尽量地膨胀。这都是问题,问题的最后是“几多归鸟尽迷巢”,找不到路了。这是讲到“文景之治”而引起的问题。

所以我们研究那个时候的经营发展,把这些历史资料找出来,拿现在来对照,有很多有用的东西,不要光看从外国翻译过来的经济学啊、什么工商发展啊,那是适合他们用的,到我们这里不一定用得上。等于我常比方,我们吃米面惯了的胃口,换吃牛排汉堡,有时候肠胃就不对了,这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文景之治”用道家的思想,以节俭为主,这个是经济大问题了,我现在资料一下子都来不及给你找出来。

因此我们回过来看,改革开放到现在二十几年,从我所看到的就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我也常常告诉大家,几十年以前,当我们这个社会国家经济是一穷二白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在台湾,尤其在国内叫什么几年荒乱,我都记不得了,只晓得可怜得不得了,大家男女穿一样的衣服,那个时候的情形你们也许还知道一点,猪油都没有。我们在海外,在台湾,在香港,寄一罐猪油到国内来,不得了了,很感谢了。像我们在台湾,都有亲属在大陆,然后把旧的衣服洗好,烫平寄回来,他们都非常高兴。不到两三年,旧衣服不行了,要买新衣服寄了。再不到两三年,寄新衣服也不行了,要买脚踏车啊、冰箱啊,所谓的“三大件”。三大件以后不到几年,慢慢有些朋友来,送个金戒指送个金链子不得了了。再不到几年,那个几克拉的钻石戒指都看不起了。这是到现在二十多年的发展。

这个发展你们认为很好,这个里头究竟虚的实的,大家有没有研究?这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要反省检讨。现在都是讲大的这一方面,大概提一下,我提一下的目的是要诸位回去多花一点时间读历史,很多的历史经验都是值得给大家做参考的。

第二个重点:我现在抽出来司马迁《史记》上的《货殖列传》,不是全篇。诸位千万注意《货殖列传》这一篇,你们到街上都可以买得到,《古文观止》里头有。另外一份资料也是《货殖列传》,是另一本书上的,叫《史记菁华录》。可是我给大家介绍的这两个都还不全,都还不是司马迁的原本《货殖列传》。我先把资料发给大家,我们大概做个研究,我想对大家很有帮助。

中国第一部最重要的历史是孔子写的《春秋》,第二部就是司马迁写的《史记》。《史记》是新的创作,后面都是跟着这个来的。一般人《史记》是没有读过几篇的,全部把《史记》研究完的,正式学历史的恐怕也没有几个人。此外就算把《史记》全部读完了,司马迁的思想、司马迁的精神也很难弄懂,这个要特别注意。所以我常常告诉大家,司马迁写历史,你们叫他历史学家,错了,他不是历史学家,他是个历史哲学家,他是历史文化的一个大导师,他有很好的观点。司马迁的思想是什么呢?重点是集成中国老庄道家文化的观点来的,这里先介绍一下司马迁。

我想你们诸位老板发了财,都不爱读书了,要多读一点书,因为读书有一点用处,比打高尔夫球啊、比卡拉OK好一点。

这篇《货殖列传》是关于经济、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文化,儒家、道家都看不起工商业,看不起做生意的,只有司马迁不同,他提出来工商业的事。“货殖”,你说为什么不叫经济呢?刚才我开头就讲经济这个概念翻译的不对,他讲“货殖”,“货”代表一切的物资,也包括今天的资本。“殖”是生利息,繁殖起来,等于种树一样,它会生长。

司马迁著《史记》非常大胆,古人看不起商业,他却提出来。司马迁不只这样,司马迁的《史记》还写了《游侠列传》,黑社会是大家看不起的,他却特别提出来侠义道的重要,是黑社会值得注意的一面。还有做官的《循吏列传》《酷吏列传》,他把好官和坏官很明显地分开,规规矩矩地把他们记下来,一点都不能逃过这个历史。

所以刚才我们提到“文章西汉双司马”,一个就是司马迁,文学、历史他样样都很高明。但是他本身遭遇到最痛苦的事,受了腐刑变成不男不女了。原因是李陵投降了匈奴,他说李陵没有罪,他在战场上尽了力量了,投降是不得已的,因此跟汉武帝闹翻了。当然汉武帝非常气愤,处司马迁腐刑,司马迁心里很埋怨。

于是他写《史记》,对汉武帝也好,对汉武帝的祖先也好,一点都不客气。汉武帝在世的时候看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可是很奇怪,汉武帝有很大的度量,包容了。譬如司马迁写《史记》的创作,皇帝叫做“本纪”,皇帝以下宰相、诸侯叫做“世家”,譬如“孔子世家”“萧何世家”,一般的叫“列传”。可是他写刘邦是“本纪”,同时写项羽也是“本纪”。这两个同时抢天下,项羽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假使项羽成功了,不叫做汉朝,也许叫做“楚”了。刘邦成功了,所以刘邦做皇帝,刘邦的传记他叫“本纪”,项羽也叫“本纪”,这是司马迁的特别。司马迁以后的历史学家,都不及他,对皇帝都是害怕的。司马迁写的这个书,汉武帝是看到的,写他的祖宗,写刘邦年轻的时候乱喝酒,会骗人,一塌糊涂,都是真的。司马迁一点也没有保留,都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了。

如果看《史记》只当小说看,不当真正的学问看,那你就不懂《史记》了。譬如我抽出来《货殖列传》这一篇贡献诸位,刚才我讲了,我没有抽原本的《史记》,原本《史记》上的《货殖列传》还要更多。我想简化一点,只抽要点,先抽《古文观止》里的,这里头够你们吸收的了,营养很多。然后书架上随便一抽,抽出《史记菁华录》里的这篇。全部《史记》的东西太多,还是利用这两篇给大家做研究。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