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抒情散文 正文

乡情散文:家有老亲

jellybean 2024-04-18 01:30:10 抒情散文 286 ℃ 0 评论

乡情散文:家有老亲

乡情散文:家有老亲

文:张宗龙

  在我们村子正南方向隔了几里路远的地方,有一条水流潺潺的小河、一垄绿植青青的河坝,小河清水碧波、沙滩绵软,小时候我们经常卷起裤腿涉水而过。河的对岸有一个叫孙庄的小村子,村子虽名叫孙庄,村里却生活着很多姓孔的人家,是几十公里外曲阜孔家的旁支子孙。这孔家人丁兴旺,家大业大,知书达礼,忠厚传家,是我们家的老亲。

  老亲有多老 ,我50岁的年纪,从小时候印象中的舅姥爷,到现在不常见的小娃娃,已经亲历了老亲家族6代人。老亲是俺老姥娘家,文言点说就是我妈的外婆家,我外婆的娘家。

  在我们老家其他人眼里,这样老的亲戚其实已不算亲戚了,特别是俺姥娘去世后,俺娘作为出了门子的闺女,亲情已慢慢淡了,联系也会逐渐减少。但俺娘念旧恩,老亲念旧情,老辈少辈的至今竟还常来常往,亲情愈加浓厚了。

  俺姥娘年轻的时候,孙庄孔家和辛甫村王家都是大户,当时姥娘嫁到王家就图的是门当户对。但俺娘小时候更依恋她姥娘家,多数时间是在孙庄度过的。她姥娘家孩子多,表兄妹多,有玩伴,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她姥爷姥娘爱“偏心”,平时都向着俺娘,有好吃的好玩的,都先仅着俺娘。我每每听俺娘啦起这段往昔的岁月,都觉得她象是林黛玉进了荣国府,在亲戚家享受了超规格的待遇。被姥爷姥娘宠着,被舅舅妗子们爱着,被表兄妹们让着,那种童年的日子是值得一生回味的,也是难以忘却的。

  后来俺娘嫁到我们家,可就不是门当户对了,而是“下嫁”。那时我姥爷能舍得把宝贝似的独女(我有个舅舅早夭)嫁给俺爸,其实都是成分惹的祸,姥爷家成分高,我们家几辈贫农,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如此结亲也是较好的选择,那时贫下中农是很吃香的。

  那个时代是国家艰难的时代,农村本就没几家富裕,我们家更是贫穷。直到我记事,家里还只有两间土墙砌的茅草房,里外间仅用高粱秸打成的箔做隔断,用一块蓝色印花的布帘当隔门。房内的桌子是土坯支起的水泥板,泥捏的盛粮囤常常是空的。俺娘常说起他们和爷爷分家另过的时候,只分得了12斤麦子,那种戚惶是今天无法想象的。而爷爷奶奶和叔叔更难过,他们搬到借住的房子去了。那时对我们家来说盖房子是头等大事,可盖房子又谈何容易!孙庄的老亲对俺娘的境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场亲戚间的扶贫就开始了。

  打我记事起,孙庄的老姥娘已不在了,只从别人口中对老人家有隐约的印象。但我清楚记得三个舅老爷舅姥娘十分的康健,也长寿,特别是大舅姥爷家孩子们多,晚年很幸福。他们所生的四男四女就是俺娘的表兄妹,也是我的表舅和表姨,他们年轻时都成了我们家的好帮手。

  那时还是生产队时代,我们家里要盖房子,但除了队里分的一块宅基地,啥都没有,连和泥用的麦糠、苫顶用的麦穰都没有。表舅就带着几个表姨,拉来了垒墙的土坯、送来了打好的门窗、带来了当梁的木料、驮来了做顶棚的秫秸、运来了苫顶用的麦穰,甚至请来了工匠,提来了饭菜。全家齐上阵,帮料又帮工,就这样三间崭新的房子盖起来了。虽然仍是草房,但住新房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新房盖好后,正赶上我叔到了结婚的年龄,他比我们家更需要新房,俺娘就把房子让给了爷爷奶奶去住。大舅他们没说什么,转身又帮我家在原来两间土房的基础上加了一间。这房子伴我度过了童年时光,一直到上初中我们全家才搬进新盖的瓦房里。

  老一辈的亲情浓厚,表舅他们帮我们很多。但由于那时我年龄小,表舅和表姨们对我家的帮助我记忆并不深刻,大多都是听俺娘说起。但小时候我知道我的姨特别多,她们出嫁后分散居住在周围的村子,我还常去走亲戚,有两个姨到现在还常走动着。

  后来,大表舅又生了一男七女,这就是我的表哥和表姐们,他们对我们家的帮助我印象就深多了。

  记得小时候表哥表姐们是我们这个穷家的坚强后盾。还在生产队时代,俺娘被村里推荐去村里小学当老师,一个月4块钱工资,家里有了“活钱”,俺爸在生产队拼命劳作,但随着我们仨弟兄陆续出生,家里的境况并不见好转。那时表舅常常送来粮食瓜果接济我们家,他们家人口多,硬是从姊妹们牙缝里抠出粮食帮我们。有时俺娘还带着我到河坝上去割生长的白连条,那种柔软又结实的白连条可以编背粪的杈头和盛粮的筐篓。她夏天带着我去割那每年新发的枝条,每棵砍下一两根,做到不破坏树木。每割几根,我就扛着趟过没膝的小河,送到对岸。那时岸上种的白连属于孙庄生产队,看护的就是另一房表舅家的表哥。他常常远远地看着我扛着枝条过河,既不近前,也不走远,既履行职责,又不让亲戚难堪。一个小孩子,扛几根白连条过河,他能怎样呢?他既惜乎我们家,又要看好生产队财产。现在想来,俺娘要不是被生活逼到一定程度,是断然不会去姥娘门上割白连条的,她的底气也许就是亲戚们的关照吧。

  后来实行联产承包,土地分到了各家,俺娘还继续当老师,家里人少地多,劳动力少,日子愈发困难了。表舅家的几个表姐就帮我们解决了大困难。春天该种秋天该收了,活种,大姐二姐来;夏天该除草施肥浇地,活轻,三姐四姐到;平时有事看弟弟的任务就是五姐六姐。其实五姐六姐比我也大不几岁,在家也是爹疼娘爱地宠着,但到了我们家啥都干。人间什么最可贵,这种亲戚间无私的帮助最可贵,这种浓深的亲情最可贵。

  后来,四表姐就嫁给了我们村的兴会哥,与我家离得更近了,关系也更亲了。兴会哥也是在学校当老师,有文化、有孝心、有爱心,过年给邻居写对联,常常一写几个晚上。邻居们谁家有红白喜事,他都担负记账、写画一类的任务,随叫随到。作为家里的独子,对父母照顾无微不至,对工作更是一丝不苟。这些都与四表姐的支持分不开,她默默支持着丈夫在外打拼,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现在俺娘年龄渐大,四表姐更是像亲闺女一样,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隔几天就到家里看看,送点好吃的,干点小零活,陪着啦啦呱,逗着解解闷,竟比我们出门在外的儿子顶用多了。

  表姐们的帮助让俺娘全身心投入教学,没有半途而废,后来熬到退休,有了稳定的退休工资,我们家的日子也好起来了。我表姐们陆续出嫁结婚,分散各地,有些离得远,来往就减少了。但我们家和孙庄表舅一家、表哥一家关系日益密切,情分日益增加。俺娘常常说起,日子好了不能忘老亲的恩情。后来我了解到,上高中时有个关系好的同学家是大妗子的娘家,当兵时有个感情深的战友是四姨家的女婿,这老亲交织着后辈人的友情,亲情越发浓厚了。尤其最近这些年,亲戚们日子都好过了,老辈人越来越怀旧,俺娘和我几个健在的表姨们,几个离得近的表姐们联系越发密切,过年过节到一起其乐融融。邻居们都说,这哪像老亲的关系啊,比自亲都亲。

  前几天,我那七十多岁,只比俺娘小一岁的表哥表嫂又来看俺娘,谈起过往的岁月,说起从前的亲情,论起今天的幸福,都感慨不已。他们这辈人经历得太多,对亲情看得更重。受他们影响,我们也更加体会了老亲的恩情深厚,自觉传承着老亲的悠悠浓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