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郑成功的台湾收复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的经过)

jellybean 2024-04-19 05:28:28 综合其他 198 ℃ 0 评论


那座垂挂在东南海面上的小岛曾经拥有过很多个名字。

郑成功的台湾收复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的经过)

瀛洲、东鳀、夷洲、流求、琉球……

到了明朝以后,她的名字依旧是那么眼花缭乱——东番、鸡笼、魍湾、大湾、大员、台员……明朝嘉靖年,戚继光横扫东南倭寇,稳住了大明海疆。到了明朝万历年的时候,朝廷终于给这个孤悬海外的领地定下了名字——地形如弯弓,浮海如平台,就叫“台湾”吧!

但是有一群人却丝毫没有理会主人给海岛的新命名,依旧在航海图上将其标注为“大员”——大员是东南亚北上日本长崎,中转中国大陆的商品中转站,必须拿下!

台湾岛

此时的亚太以西,正是这群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的天下。

它们建立的东印度公司很快就将触手伸进了台湾岛。

也许是命运作怪,就在它们入侵台湾的同一年,1624年,明朝天启四年,那位日后将宝岛夺回来的国魂战将——郑成功,在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出生了。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还叫郑福松。

郑福松


1郑成功换名之路

郑福松的出生就是政治联姻的产物,虽然规格达不到汉匈和亲的那种级别,却也是东洋地区两股关键力量的联合。

郑福松他爹,明朝海盗头目郑芝龙需要一块海外基地来作为自己的势力保障,而日本九州平户藩藩主松浦也需要一个明朝人的撑腰——明朝的强悍,自从丰臣秀吉的大军在朝鲜被爆锤之后就已经渗透到了日本列岛的骨子里。

所以拥有一个明朝人的撑腰,平户藩藩主别提有多嘚瑟。

为了能和郑芝龙拉近关系,平户藩藩主不仅送他宅邸,还将当地的美少女田川氏许配给他。所以郑福松的出生,一开始就在起跑线上领先了李自成之流几十年——不仅是混血儿,跨国家族产业还遍布东洋,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而且在郑福松六岁那年,郑芝龙被明朝招安,从此家族产业还被披上了国字号的名头,连编制和铁饭碗都解决了,郑福松根本就不用那么焦虑,妥妥的人生巅峰剧本。

这样的家庭环境就和霍去病是如此神似——骑马射箭、读书写字,只要你想学,这些教育资源就可以全方位配合。比起被努尔哈赤时不时抢一把的辽东儿童,比起吃不上饭跟着流寇四处劫掠的中原儿童,生活在东南沿海的郑福松实在是太幸福了。

1644年,郑芝龙将郑福松送往南京国子监深造,江浙名儒钱谦益给他取了个新名字——郑森。也就在同一年,华夏土地上还发生了其他几起扭转历史的大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殉国;吴三桂降清,李自成兵败身亡;顺治继位,入关中原……

清军入关

一句话,改朝换代的时辰到了。

南明的皇帝犹如打地鼠般一个接一个往外冒,先是弘光政权被灭,紧接着郑芝龙依靠手上的重兵扶持了隆武政权,并向隆武皇帝推荐了郑森。

命和地位都是郑家给的,吹几句捧几句夸几句不过分吧!

所以隆武帝对郑森表示相见恨晚,并信誓旦旦地拍胸脯说一定要把女儿嫁给他!(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

但是无奈隆武帝没有女儿,就赐姓赐名吧,当年郑和就是永乐帝赐姓,此项荣誉冠绝古今。隆武帝则更加一等,连本家的“朱”姓一起赐给了他,期盼他复国成功,赐名“朱成功”。

但是此时此刻的“朱”姓,你以为还是金元宝呢!入关的清朝大军看着姓朱的都会上去剁两刀,所以郑森改名郑成功,朱成功在特别场合使用一下。

郑成功,他终于变成了我们历史中熟悉的那个名字,步履矫健地朝我们走来。

此时的郑成功才发现,人生中的美好早已经远去。曾经给家族产业编制与铁饭碗的大明朝,就快要倒闭了!


2 海盗之子为忠良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却可以选择怎样去活。

我对郑成功发自内心的敬佩就来自于这一刻。

1646年,郑芝龙对老乡洪承畴提出的劝降条件心动了,他带着自己的几个宝贝儿子北上投降清朝。作为海盗起家的郑芝龙,家国道义、忠良气节在他面前连半块鱼干都不值,生意人有生意人的基因,跟着利润走是这类人的天性。

但是这个世界有一群人,他们有着自己的信仰,有着自己的追求,他们的一切坚持,都是为了维护心中的道义。

明朝海盗

我说的并不是郑成功,而是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

田川氏在得知郑芝龙投降清朝之后,对他的叛国行径感到十分羞愧,对这种有奶便是娘的小丑行为感到了深深不耻,毅然决然地剖腹自杀了。

我相信这才是让郑成功和自己父亲决裂的最终原因。

郑成功在郑芝龙的眼中,无非是众多儿子中的其中一个,要说两人亲不亲,其实就从郑芝龙带走的众多儿子就能看出来——带出去的儿子就是一起去讨封赏的,像这种并非大老婆生的儿子,非嫡非长,不过就是下身快活的附加产物罢了。

但是对于郑成功来说,六岁以前他一直在日本和母亲田川氏生活在一起,母亲就是他这辈子最亲的人。千万不要低估母亲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从小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接受家里那一套忠君爱国思想、青少年时期一直向儒家教师学习成长起来的郑成功,在那个势利而逐的乱世中有着一套最珍贵的价值观。

国之忠良,死于气节。

我虽然是海盗的儿子,但我不想活得和海盗一样!

就在郑芝龙投降清朝的同时,郑成功带领不愿投降的旧部出走金门,扛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从1646年到1656年这十年,郑成功一直在东南沿海和清军作战,双方互有胜负。但是远在陆地的明朝皇帝眼看着换了一拨又一拨,郑成功必须做出决定性的一击——北伐南京。只有夺回了明朝的旧都南京,风雨飘摇中的南明朝廷才有机会固本培元。

郑成功进攻南京

但是此时的清朝已经在大陆站稳了脚跟,郑成功已经没有机会在清朝的内陆撕开裂口了。他向南京的进攻最终失败,所统队伍元气大伤,势力范围急剧收缩,粮饷筹备也受到了巨大影响。

在郑成功反清复明的期间,顺治皇帝一边被他的军队打得屁滚尿流,一边舔着脸连续封赏郑成功官职,为的就是能博他一乐,服心归顺。但是郑成功每次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清廷的招降与封赏,哪怕是在进攻南京失败而归的最艰难时刻,郑成功也没有丝毫动摇过忠良报国的信念。

他所忠的大明已经日薄西山,他依旧坚持着那份信念。

他坚定的信念,终于熬到了那份情报送达。

正是那份情报,将他送上了人生最为辉煌的巅峰。

1660年3月,一位在荷兰人的手下干过通事(翻译)的客家人从海那边逃了回来,这位叫何斌的翻译官首次给郑成功带来了来自海峡对岸的情报。

“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基隆、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真足与中国抗衡也。”

何斌将台湾的自然环境海吹了一通,基本就是告诉郑成功,那地方沃土千里,耕地粮食能自给自足,贸易位置也好,还有海洋护体,如果把人迁到那个地方开发,二十年就能成为一方霸王。

台湾当时还有大量未开化的荒地

郑成功惊呆了,这东南沿海还有这等地方?

对于穿梭于日本九州和江浙地区的郑成功来说,这种地方就相当于穷乡僻壤的未开化之地。

郑成功对台湾岛一无所知其实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当时台湾的开发程度基本止步于台湾岛西岸的两三个据点城市,整个岛内的广大地图对于外人来说就是黑色的未探索区域,不是外地人基本不知道台湾到底有多大。而岛上的两三个城市和两三个小岛实际上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把台湾当成小岛是不少人的认知水平。

但是眼下情报所讲,这种地方简直就是为郑成功量身定制的反清大营,他当即就表示出了对台湾的浓厚兴趣。

到了这个时候,何斌才颤颤巍巍地补了一句——问题就在于,这个地方已经被红夷占了!


3 来自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红夷,就是长着红头发的蛮夷。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全都属于红夷海盗。

最早和明朝交手的红夷就是葡萄牙人,那个时候它们被称为弗朗机人,在明朝正德年间就晃到了屯门岛附近,在那里被明朝将领汪鋐爆锤了一顿。而后葡萄牙人又先后在江浙地区和明朝再次交手,被一顿噼里啪啦地胖揍才终于老实地掏钱在澳门求了一块地皮做生意。

这种人,全都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的类型。

1624年,荷兰摸到了台湾南部开始建立据点。

1626年,西班牙人也摸到了台湾北部建立据点。荷兰人相当生气,自从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被英国灭掉之后,西班牙早就没脸在欧洲人的跟前耍横了。所以荷兰人二话不说就将西班牙人打出了台湾岛,失去台湾的西班牙人只好兜兜转转地抢下了旁边的吕宋岛——菲律宾。

台湾岛在这一刻终于被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所控制,它们在台湾驻扎了1200人的军队,同时在南部建立了两个城堡——由荷兰人台湾长官“揆一”驻守的热兰遮城(今台南市安平古堡),又叫台湾城;由地方官“猫难实叮”驻守的普罗民遮城(今台南市赤崁楼),又叫赤崁城。

这两个城堡的旧址现在都已经成为陆地


这两个荷兰人指挥官的名字确实奇怪,查了好久才查出这两人拉丁文名字:

揆一,Frederik Coyett,音译应该是“柯伊特”。

猫难实叮,Jacobus Valentyn,音译大概是“瓦伦汀”。

可能是那个年代下的通事们用带着粤语的口音和有限的外语译汉才给它们弄出了流传于文献里奇怪诡异的外国名字。

咱们话回正题。

1660年,何斌逃回大陆向郑成功建议攻打台湾的风声很快就传回到揆一的耳朵里。

听到此消息,揆一自己瞬间就脑补出了郑成功带领大军直扑台湾烈火燃烧的画面,连郑成功进攻的计划时间都脑补出来了——对,就在1660年3月!

他急忙展开备战,一边限制岛上华人的出行,将岛上未收割的粮食全部焚毁;一边派人前往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向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总督紧急求援。

但是忙活了半年,明朝大军的影子都没有一个。

这个时候,郑成功压根就没打算进攻台湾,他正准备在厦门海面上和清朝将领达素一较高下。

1660年3月,揆一的求援信出发,1660年7月,收到求救信的荷兰总督派出了1450人的援军分12艘战舰支援台湾。1660年9月,支援大军抵达台湾。

由此基本可以确定,在那个木头帆船的年代,从雅加达到台湾,单程在2~3个月左右,顺风则快,逆风则慢。而这样的物理条件就会造成一个问题——情报和支援能力远远跟不上战场情况变换。

雅加达的援军过来,3个月很不错了


从支援上来说,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支援到了,明朝军队在两三个月以前就已经攻占了台湾。

从情报上来说,最最可能的情况是,支援到了,明朝压根就没打算攻占台湾,那一趟白跑了!

所以荷兰总督给了支援台湾的援军指挥官一个灵活处置的窗口——如果明朝军队没有进攻台湾,那么这一千多人的军队也不能白跑一趟,必须弥补空趟损失,进攻澳门!

神奇!

我对这位精致的总督男孩脑子里装水的纯度表示怀疑,除了用鼓掌来和这位总督的大脑产生共鸣以外,实在很难理解他的这通精致的生意算计。

他是把中国当成了东南亚的土著吗?

就在支援军想要进攻澳门的时候,大员(台湾)荷兰人议事会拦下了这群头脑简单的生物——如果被它们捅了这个马蜂窝,荷兰在台湾的故事也就提前宣告完结了。

它们的谨慎替荷兰在台湾续了一年命。

1660年10月,荷兰人派人前往厦门求见郑成功,想探一探郑成功对台湾的口风。对于早已经见惯了刀剑出鞘的郑成功来说,这种小场面顺顺当当就遮掩过去了。

双方友好交流

双方进行了友好互助的谈话,对于台湾地区的形势相互交换了意见。然后一起愉悦共进了晚餐,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大明朝与尼德兰人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不要总想着打打杀杀,我对你那块地没有兴趣,我的征途是反清复明。——郑成功

希望“国姓爷”与我们的贸易节节攀升,一起发财!——飞翔的荷兰人

送走了荷兰使者,郑成功的脸色霎地一下暗了下来。

这块地,千百年来就是我们的,用我们的土地挣我们的钱,还想让我们笑嘻嘻?做梦!

况且反清复明,没有这块地还真不行!


4 巧渡鹿耳门

荷兰人也没有完全相信郑成功。

1661年3月,荷兰人支援军军官乘两艘战舰返回巴达维亚,却将支援来的其他战舰和士兵分散布置在台湾地区,台湾地区的荷兰人总兵力达到了1500人。

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情报工作也做得非常到位,荷兰援军军官离开台湾的当月,郑成功就带领着300艘战舰2.25万士兵杀了过来。

郑成功领导的明军从金门出发,一天就横渡台湾海峡拿下了澎湖列岛,这就相当于夺取了前往台湾岛的跳板,台湾岛的西海岸直接朝着郑成功敞开了。

由于军情紧急,郑成功的背后此刻还有清朝在盯着,所以他没有拖延也没有迂回,而是采取了直捣黄龙的战术,朝着荷兰人屯扎的“台湾城”、“赤崁城”直接扑杀过去。

荷兰人建立的台湾城和赤崁城两座城堡还是很有讲究的。

现在的两座城堡遗址是在台南市的一片陆地之上,但是在洪水冲刷的淤泥还没填满海湾的那个年代,两座城堡之间隔着一片海湾——台江(又称大湾)。在这个“U”型的海湾里,台湾城在左边,赤崁城在右边,两城隔海相望。

这个战场如今已是陆地


赤崁城所在的U右臂是陆地,台湾城所在的U左臂是从陆地延伸出来的一串岛链,在岛链之间仅有两个通道可以从大海进入到U型大湾内部,只有进了大湾,才能就近登陆,才能进攻荷兰人。

可能有人会说,我可以在别的地方登陆,然后绕过来进攻城堡啊!

这个在现代世界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在那个台湾岛还未开化的年代,从其他荒野地区登陆,先不说能不能找到适合的登陆口,从那个登陆口披荆斩棘来到城下,一路上遇到的蛇虫瘴气就能要了大部分人的命,等到那个时候,别说打仗,打针都没力气。

所以有时候啃最硬的骨头并没有错。

进入大湾的关键就在那两个由海入湾的通道上。

一条通道叫南航道,就在台湾城的城堡面前,南航道口宽水深,船容易驶入,但港口有敌舰防守,陆上有重炮瞰制,必须经过战斗才能通过。

一条是北航道,在更北的岛链北线尾与鹿耳门屿之间。北航道水浅道窄,只能通过小舟,大船必须在涨潮时才能通过。

1627年荷兰人曾在北线尾岛北端修建了热堡,但是在1656年的一次台风中倒塌后便不再派军防守。荷兰人认为这样的天险根本不可能有战船渡过来,所以它们放弃了对北航道的驻守,它们的疏忽大意给了郑成功这次机会。

郑成功早已经摸清了鹿耳门的潮势,所以他在澎湖列岛迎着风浪强渡海峡,终于赶上了每月初一的大涨潮,乘着夜色和潮势,郑成功将所有的军队都从鹿耳门里渡了进来。

等第二天天刚亮揆一看向海湾的时候,差点没被吓出一口老痰——一支奇装满员的舰队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自己绝对控制的海湾里。

反应过来的揆一立刻派出了一支240人的军队前往北线尾岛的北航道附近,企图掐灭明军的退路,最后来一个瓮中捉鳖。

这种断其后路的战法对于郑成功来说几乎是属于学前班级别的军事部署了,他老早就在那里留下了一支登陆军队来守护这条至关重要的航道,所以双方在一片沙洲上展开了第一场陆战。

荷兰人贝德尔上尉将部队排成12人一列,对明军进行排枪射击。

这种排队枪毙式的战法在欧洲流行已经有一些时日了,这种战法对于军纪要求极高,需要你在旁边的队友脑袋被轰烂的情况下,依旧能心跳不加速手指不发抖地完成弹药装填、瞄准、射击的循环动作。

最重要的是——队形绝对不能乱!

明军将领陈泽派出大部分士兵正面迎敌,一边却派出另一支队伍绕到了荷兰人的侧后方。就在荷兰人傻乎乎地站成一列准备进入攻击阵型时,从沙洲一方突然升起了一片乌云,紧接着乌云飞向了头顶,从那密密麻麻的飞矢中,荷兰人终于回想起了被骑射所支配的恐惧。(荷兰文献记载:郑军“箭如骤雨,连天空似乎都昏黑起来”。)

在那个枪械热武器还远没那么强大的时期,弓箭的攻击力绝对不落下风。

被明朝军队前后夹击的荷兰人立马就慌了,有的人开始在慌乱中抠响了扳机,有的人甚至还没开枪就丢下枪械往后逃。

这股荷兰人很快就被歼灭,连点浪花都没留给揆一。

乘着这个机会,郑成功顺势完成登陆,并且将陆地上的赤崁城包围了起来。

荷兰人笔下的郑成功铁人军

揆一不依不饶地再次派出了一支200人的军队前往赤崁城解围。

说实在,这火枪队要是在当时管用的话,神机营早就把努尔哈赤抓回来了。而努尔哈赤也用战绩证明了这点——17世纪,依旧是冷兵器和力量速度的天下。

郑成功发现了这股援军便派出了“铁人”军还击,这些铁人军手持双刀冲向荷兰人,仅一个片刻就将这支荷兰人报销了140人,剩下的60人连滚带爬逃回了台湾城。

眼见着陆战失利,揆一再次派出仅有的四艘战船向明朝水军发起攻击。

明朝水军沉着应战,冒着荷兰人的炮火将战舰靠上去同它们展开接舷战、肉搏战,一举击沉了荷兰战舰赫克托号,剩下的3艘头也不回地朝港外逃去。

至此,荷兰人的两个城堡已经成了没有任何外围防御的光杆司令。


5 夷人投降

被包围在赤崁城里的猫难实叮内心十足绝望。

自己的城堡本身就是只有500人的小堡,弹药水源食物都十分有限,前来支援的援军接二连三的被歼灭,现在就连最依赖的海军都没了。

再加上郑成功还将他弟弟和弟媳抓起来送进城内劝降,在内外压力的极限夹击下,猫难实叮妥协了,他在被包围的第四天向郑成功举起了白旗。

猫难实叮听从郑成功的命令向揆一劝降,却被揆一拒绝了。

很简单,和赤崁城不同,揆一所在的台湾城在岛链上,城墙高而深,炮火猛而密,而且城大,补给比赤崁城多太多,他有信心扛住明军的攻击,直到巴达维亚的援军到来。

郑成功也很着急。

他与荷兰人在台湾的战斗,根本就没有稳定的大后方。每一次和荷兰人打完,他都还要看向海峡对岸的金门和厦门,那里还有清朝新拉起来的水师正对着他们虎视眈眈。

但是这个揆一就如同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它就是明知道打不过你,但是就是要和你耗,哪怕还有一丝可能性,他都要和你耗到底。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他这种鸠占鹊巢死不要脸的模样当然讨厌。

但是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从军事的角度来说,我其实挺佩服这样的一个将领——无论战况多么残酷,哪怕还有一丝丝机会,就绝不投降。

我的眼前甚至浮现出了袁崇焕在宁远抗击努尔哈赤时的身影,但是袁崇焕是守护自己国土的守卫者,而这个揆一是奴役他国的侵略军。

郑成功对揆一的包围持续了几个月,这期间双方一直都有零星交火,揆一数次拒绝了郑成功的劝降,因为他对巴达维亚的援军依旧充满了希望。

直到那一天,郑成功当着他的面,将他的希望变成绝望砸烂了一地。

5月的时候,得知台湾城被围的荷兰殖民当局一天就凑齐了700名士兵和10艘战舰前往支援台湾城。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加急的航行,到7月的时候才有5艘战舰抵达到了台湾海面,剩下的不是半路失踪就是实在太慢追不上来。

揆一还是比较欣慰的,苍蝇再小也是肉,有总比没有强。

结果这几艘战舰看见郑成功的几百艘战舰,愣是吓得没一个上来叫阵的——毕竟5:300,除非荷兰人的战舰都是来自天顶星的“黑色珍珠号”,否则这样的基础算术题就是那个巴达维亚总督也会算。

荷兰人只好躲在远处的海面用望远镜意淫着郑成功的军队,就这样在海上耗了一个月,荷兰人的一艘战舰触礁沉没了。

来了躲在海上发抖,蹭了一个月还自己送了一个人头,憋在城堡里的揆一被这批援军急疯了,他严令援军立刻支援战斗进攻郑成功的海军,解除明军对他们的包围。为了以示诚意,揆一也将派人一起进攻郑成功的军队。

但是郑成功已经从触礁沉没的荷兰人战俘那得知了荷兰人援军的方位,早早就派人在援军战舰必经之路的海岸边埋伏了火炮。

贴岸航行的荷兰战舰由于舰体侧面对着海岸,完全将靶心放大了几个数量级。郑成功的将士们好久没有打过这么欢畅的射击训练了,一个个摩肩擦掌地跳起来搬送炮弹,树林里万炮齐发,海面上水柱乱舞。

经过激战,郑成功摧毁了两艘荷兰战舰,俘获了三艘小艇。

另一边,荷兰人的陆军几乎是毫无新意地摆开了枪毙阵型,然后再被明军的弓箭和冷兵器冲垮。荷兰人大获全败,再也不敢出头和明军作战。

援军来了,援军也死了。

按说到这个份上,揆一也该投降了,但是他接下来的行为直接将“死皮赖脸”四个字钉死在了脸上——10月,已经失去了一切支援的揆一,居然将目光盯上了清廷。

揆一勾结清廷,想要拉清军给自己解围共同进攻郑成功。

面对这个勾结,清军居然答应了。

想想多年后,洪秀全坐在南京城的宝座上,呵退了想要从太平天国继承鸦片战争利益的英国大使。清廷却在立国之初就如此不要骨头地勾结西夷,骨气与国格高下立判!

清廷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精,要求荷兰人先联合进攻厦门。

荷兰援军指挥官雅科布一想到被明军无情击碎的其他战舰双腿就止不住地发抖,一边应承着清军,一边扭头就将残余舰队开往了巴达维亚。

揆一老兄,不是我雅科布无能,做人要靠自己呀!

郑成功从俘虏的口中得知,揆一不会再有援军了!那一刻他终于感受到了一股喷张的热血涌上心头——是时候发动反攻了!

明军增添了炮火和兵力,加紧了对台湾城的围攻。

面对如此猛烈的攻击,荷兰人终于扛不住了。台湾城内死伤惨重,弹尽粮绝,疾疫流行,再这样打下去,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投降吧!

1662年2月,走投无路的揆一终于低下了死硬的头颅,向郑成功跪膝乞降。

对于郑成功来说,他的目的达到了,如果赶尽杀绝,这群红头发的蛮夷说不定什么时候记着仇又会杀回来,现在不是四处树敌的时候。所以他网开一面,让它们带着自己的私人物品滚蛋了。

揆一带着900名荷兰残兵乘船离开了台湾,它们站在船头回望这片被它们统治了38年的土地,心中充满了对郑成功的愤恨。

郑成功放过了它们,它们却始终没有放过这块地方。

1663年,荷兰人再度与清廷勾结,联合进攻金门和厦门,此刻的郑成功已经辞世,明军战败,全部退往台湾。

1664年8月,荷兰人占领台湾鸡笼。

1664年11月,荷兰人和清将施琅再度勾结准备进攻台湾,却被一场风暴推迟了进攻行动。从此以后,清廷对台湾的进攻不再那么急切,而荷兰人也因为连连同“郑明”开战而财政亏空,双方不约而同地停止了对台湾的军事行动。

由于清朝海禁,荷兰人的新据点“鸡笼”作为贸易中转站根本挣不到钱,只得在1668年自行撤出,自此,荷兰人才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地方。


6 忠将国魂

南明永历帝1662年在缅甸被吴三桂绞杀,南明宣告灭亡。

而就在南明彻底灭亡的这一年,明朝还在收复失地、开疆拓土,还在暴打外国侵略者。

1662年,郑成功也在收复台湾的同一年因病去世。

他似乎就是为台湾而生——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的时候郑成功出生。1662年,荷兰人被驱离台湾的时候郑成功去世。

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忠将国魂”。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他的儿子建立了台湾地区的第一个汉人政权,也带来一波汉人移民潮。他们在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奠定了台湾在日后成为一个以汉民族文化为主的社会。也正是在郑氏统治台湾的21年里,台湾岛才真正地从血脉和文化上融进了华夏大地。

霍去病开西北,郑成功拓东南!

虽然这是一场国土收复战,在文化制度领域却无疑是一场开疆拓土,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意义非凡!

在那场战争中国胜利了,我们却依旧要从那场胜利中看到隐晦的危机。

那场胜利也仅仅只是结果的胜利,战争的形式却早已悄然改变。

在刀光剑影的古代战争中,双方往往都是万人对砍,哪怕是守城战,也绝少碰见一千人对抗数万人还能守近九个月的战例。

而揆一以一千五百人面对郑成功两万人的围攻,居然能硬扛九个月,最后战败投降的时候,依旧还剩下900人。换成同时代的清朝对战明朝,这一千多人早就尸骨无存。

这说明了一个必须承认的问题——华夏地区的军事水平已经开始落后于西方了。

成吉思汗在那个年代建立起来的军事优势,在如今早已经荡然无存。曾经所向披靡的冷兵器战争王者,如今却只能靠围困来使敌人屈服。

而同时期的雅克萨之战,清军一样是用数倍人马围困了沙俄数百人,围了很久才耗死了敌人,那种酣畅淋漓的攻城战早已远去。

雅克萨之战

这已经从方方面面给中国战区的军事将领们敲响了警钟。

无论是明朝军队攻城的方式问题,还是确实存在的双方武器差距问题,这种以极少人数就能对抗数万大军的战争已经说明——华夏地区的军事水平到了洗心革面的时候了。

但是掌管了华夏命运的清朝对全世界闭上了眼睛,为了弱化火器对它们的命根子骑兵的冲击伤害,将这些热兵器归了奇淫巧技,中国就此错过了热兵器发展最为迅速的几百年。

而那场错过,终将被还以苦难。

以英雄绘战场,以战争说趣史。

刀锋所向之下是铁与血的交融,棋局变幻之外是诡计与阴谋的双眼。英雄背后是荣耀,战争背后是利益夺还。英雄铸魂,战史明心。

~~~~~~~~~~~~~~~~~~~~~~~~~~~~~~~~~~~~~~~~~~~~~~~~~~~~~~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多谢各位看官的捧场。

战国乱世,请各位照顾好自己,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