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集了海量的优美文章语录和经典故事

网站首页 > 综合其他 正文

是抢先,还是求稳?(2022新秩序抢先版)

jellybean 2024-04-19 06:33:47 综合其他 169 ℃ 0 评论


是抢先,还是求稳?(2022新秩序抢先版)

01


经营企业,总会面对是快速发展、抢占市场,还是积蓄力量、稳扎稳打的选择。对于抢先与求稳之间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军争篇》有这样的论述: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两军各自争取先机,既有好处也有危害。投入全部物资,大举争取先机,会不能及时到达战场。为了争取先机而丢下装备,将会损失后勤补给。


卷起盔甲日夜兼程,以两倍速度行军,若是赶往百里外的战场去争取先机,可能等到达时,三军主帅都会被对方擒获。


军中身体强健者走在前面,疲惫不堪者走在后面,这种情况下,只有十分之一的军队能按时到达战场。


以相同状态,赶往五十里外的战场去争取先机,先头部队的将领会遇到挫折,这种情况下,只有一半的军队能按时到达。


赶往三十里外的战场去争取先机,只有三分之二的部队可以到达。所以军队没有装备物资就会失败,没有粮食也会失败,没有战略储备也会失败。



02


历史上的迦太基与罗马之争,可以很好地诠释争取先机与战略储备之间的辩证关系。


公元前219年的欧洲地区,环绕地中海有两大帝国,罗马帝国占据地中海北岸,迦太基帝国占据南岸,二者相隔地中海对峙,彼此虎视眈眈。率先发难的是罗马,分两路大军进攻迦太基,只余少量部队留守本土。


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的迦太基将领汉尼拔,便是在此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面对罗马来势汹汹的两路大军,28岁的他大胆提出对罗马进行纵深迂回包抄战术:从西班牙出发,越过法国,途经意大利,翻越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脉,行军2000公里,直击罗马帝国心脏地带。


汉尼拔没有让“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的一幕出现,为了降低主力部队损失,他在翻越阿尔卑斯山脉之前,先是遣散了1万多名军纪松懈的士兵,又留下了1万多名不愿离家作战的士兵巩固后方,最后只带着3.8万名步兵和8千名骑兵前行。


虽然在33天的翻山越岭后,汉尼拔只剩下了2万名衣衫褴褛的步兵和6000多名失去了马匹的骑兵,但他们却成功抵达了罗马后方。


罗马方面听到迦太基军队出现在自己后方,大惊失色,不得不放弃两路大军进攻迦太基的计划,转而集中兵力围攻汉尼拔。罗马集结4万大军,试图用数量优势消灭汉尼拔的威胁,没想到却被汉尼拔利用地形与大雾天气,自己先损失了3万士兵。


接下来,汉尼拔的军队一直活跃在罗马核心地区,通过袭击罗马后勤基地来补充粮草,同时激怒罗马与自己交战——因为不管胜败,只要在罗马核心地带开战,就会对罗马造成损失。汉尼拔接连不断的袭击,让罗马损失了大量粮草与士兵,但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


罗马独裁官费边提出了著名的“费边战术”。汉尼拔从千里之外绕道而来,难以得到本土补给,只能从罗马地区通过以战养战来劫掠物资。


针对于此,费边不与汉尼拔正面交战,同时又不断加以骚扰,让汉尼拔的大军难以获得修整与物资补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罗马的消耗战让孤军深入的汉尼拔无力反抗,战局由此陷入僵局。


另外一位在这场争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罗马人是天才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设计出了投石器,远距离摧毁了敌军战舰,又用镜子聚光,烧毁了敌人战舰的风帆。阿基米德某种程度上是罗马综合实力的体现,正所谓“以正克奇”,奇袭只能救得了一时,一旦陷入阵地战,优势便不复存在。


而与此同时,汉尼拔的另一位对手大西庇阿,通过模仿汉尼拔的战略,用3年时间便拿下了汉尼拔在西班牙的殖民地,从而孤立了汉尼拔在罗马地区的行动,同时磨刀霍霍杀向迦太基本土。


急于返还救援本土的汉尼拔途中遭遇大西庇阿埋伏——这是汉尼拔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失败,他在罗马长达16年的征战就此结束。


03


只追求战术速度而忽视补给能力,看似能求得一时之快,却可能会给组织带来更大危害。


经营企业亦是如此,如果只看重战术而忽视企业战略、哲学,乃至抛弃了经营使命,那么,哪怕有了飞速成长也依旧是无根之木。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不管是抢先还是求稳,都需要经营者具备战略思维,真正的好战略可以让企业不断积蓄能量,依势而行、持续发展。


仅仅依托巧妙战术和新型技术出奇制胜,成功难以长久。基于正确的企业战略选择战术,如此经营,方能游刃有余。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标签列表
最新评论